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融合和创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金凤君(1961- ),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导,教授,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研究,E-mail:jinfj@igsnrr.ac.cn;靳海涛(1983- ),男,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从事交通信息化研究与地理数据分析,E-mail:jinht.16b@igsnrr.ac.cn。

原文出处:
地理科学进展

内容提要:

学科融合与交叉是当今科学研究的趋势之一。本论文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性;概括了学科经济化、社会化和生态化发展历程和特点,总结了经济社会快速革新背景下学科的技术化新特征;分析了经济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背景下学科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聚焦趋势和技术导向发展趋势,介绍了在这两种趋势下学科与经济区位研究、社会公平研究、生态要素研究、信息技术研究相关学科的深入融合方式;预测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将可能出现关注个体的理论创新、基于空间数据分析的技术创新、融合新产业的应用模式创新以及重视生态要素的理念创新;尝试提出了新区位理论、空间定制、地理业态等创新思路及促进学科创新的实现途径;并以此文纪念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的百年诞辰。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字号:

       1 引言

       人文—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兼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大门类科学之间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奠定了其有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潜在能力。二战以来,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地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技术科学进入了一个大交叉、大渗透的新的发展阶段,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专业不断分化,技术方法不断进步,推动了学科的专业化发展。但是,学科的过度分化也导致不同学科间的割裂、单一学科理论基础薄弱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减退等一系列现象。人文—经济地理的学科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内部专业学科的过度分化导致“地理”特色减退和解决发展中地理问题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人文—经济地理作为一个整体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及联系不够,使其解决社会综合发展问题能力不足。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全球化、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应对这些人类共同的挑战需要多学科融合与创新。人文—经济地理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自身的方法论体系和技术手段;除了强化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的融合发展外,还须兼容并蓄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空间分析、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加强区域和空间视角的学科优势,提升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复杂问题的能力。本文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的探讨,认为需要从学科综合交叉和理论创新出发,加强新区位理论、空间定制、地理业态等方面的研究,突出技术应用的引领作用,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

       2 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

       2.1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概念

       人文—经济地理学是以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及其演变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学科(陆大道等,2003;樊杰等,2011),区域性(或空间性)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基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其学科研究的核心(吴传钧,1995;吴传钧等,1995),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在一定区域范畴内关联起来综合分析是地理学尤其是人文—经济地理学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人文—经济地理学者总是将其观察的世界和事物与现实的地球表层相联系,探索地球表层某一特征的区域分布规律和空间建构,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地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按照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区域”解析经济社会的变化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探索区域的功能、结构、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系统性规律;解析某一特征区域类型的系统性分布规律;建构区域功效或空间功效。

       2.2 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的关联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视角与学科任务使得它在发展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物质能量交换、复合物质系统与格局功能演化等既体现自然规律,也体现社会规律,更体现自然—社会复合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探究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特征。所以,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组合出发,人文—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等)、经济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如人口学、社会生态学等)和技术科学(特别是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有着天然的联系(吴传钧,2008)。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重叠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吴传钧等,1985)。

       2.3 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交叉性和复杂性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地理学主要由单一自然要素或单一人文要素的专门学科所推动。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对自然要素的度量和把握日益定量化和精准化,但要素配比过程中的空间、时间和逻辑组合要求人文—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来指导,需要在交叉基础上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体系(金凤君,2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已由静态描述向动态分析,由定性向精确度量,由模拟向控制方向发展(吴传钧,1996),在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的进程中,复杂性特征将进一步强化(王兴中,2004)。相对于自然科学,当前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地域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动态性,使得其具有复杂性科学的特性。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应对复杂多变的事物通常需要建立比自然地理更复杂的数学模型。

       3 新时代下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特征

       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地表资源环境的关系随人类社会的进化而不断变化,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人地关系随着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物质条件,还有地球表层的资源环境(吴传钧,2008)。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也会在社会和技术的推动下呈现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趋势。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促使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注重“人”的自身发展,也更加关注资源环境对人生存、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目不暇接的技术革新促使人文—经济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区域可持续问题聚焦”和“技术导向”特征日益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