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汉代地理图像与中国山水画之诞生

       刘成纪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19

       魏晋以降,中国山水艺术开启了一个逐步“向内转”的通道,经中唐至宋元,最终蜕变为纯然心灵的映像形式。但是,就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看,它仍奠基于对国家地理山川的实景描绘。认知而不是审美,写实而不是写意,构成了这门艺术得以生成的始点。有汉一代,是中国上古地理图像绘制的成熟期,也是实景图绘向山水艺术的转进期。这一时代的地理图像,以宏阔的天下视野,将国家地理、山川风物一网打尽,为后世的山水画创作确立了基本范式和格局;其经验与想象交并的方式,则为山川实景向审美表达的生成提供了原初背景。据此,考察汉代地图与中国山水画的源流关系,其价值有三:一是确证写实之于中国山水画的本源地位,借此可以将山水画纳入到一个纵贯国史的图像史序列;二是确认汉代上承先秦地图史、下启魏晋山水史的独特位置,将其视为从地理认知向山水审美递变的转折点;三是将山水艺术视为一种广义的地理美学,借此对宋元以来山水画日益虚灵化的取向做出校正。

       礼乐与传统政治的诗意

      

      ——基于新出土东汉礼乐题材画像的美学考察

       广东社会科学 2018.2 136~145

       汉画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及其榜题等的合称。礼乐题材汉画里荡漾着东汉社会对于传统政治风雅内涵的无比敬意,彰显着“美治主义”理论向度高屋建瓴的广远视域。汉画中可见大量远古圣王的画像,直观形象地呈示了政治从自然向艺术转渡的过程,凸显了艺术审美跟政治有机混融的特征。在尚文的礼乐格局中,礼和乐是一对并举的概念,礼与乐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证互释的关系。礼乐题材汉画在东汉后期名教深陷危机而仍然广受尊崇,其原因不能说不与它所歌颂与捍卫的礼乐政治的超越性和理想性特质有关。诗意浓郁的艺术之美对于孕育富有美感的国风有着深刻影响,其吉光片羽之于传统政治的崇高声誉,必将激励着华夏子孙沿着富有自己特色的治国之路开拓前进。

       视觉转向中的民俗学图像研究

      

      ——以北宋风俗画《金明池争标图》为例

       雷天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8.1.112~118

       长期以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图像一直处于边缘境地,甚至常被视作文字资料的附庸、参考。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出于对民族志、文献记录等可靠性的质疑和反思,人文社会科学由此开始视觉研究的转向。

       有关民众生活的“图像的世界”是一个关于由人类所产生和创造的视觉环境的表述,它所包含的比严格意义上的图像要多得多。风俗画《金明池争标图》表现的是北宋汴梁市民齐聚金明池观看龙舟争标的场景。研究结合传统社会统治阶级的民俗策略和不同阶层主体的艺术立场,指出争标节俗实际隐含着北宋皇室巩固皇权和借举办节俗以粉饰太平的目的,而图像更以象征、隐喻的方式印证了统治阶级通过节俗以教化社会的意向。在民俗学转向关注人们日常生活,探寻生活世界之意义的今天,本文在个案研究基础上,提出民俗学图像研究不仅要理解和解释视觉在“制造意义”之中的意义,在观照范围上也应扩大到图像产生、编辑及其所处语境等阶段的各个“场”,更在认识到将图像视作田野这一意义的基础上,时刻保持民俗学学科的“在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