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考辨

作 者:

作者简介:
应宜文,博士,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310023

原文出处:
美术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从释词考辨视角,论证中国古代设计史的沿革及其与中国文明史之根连,基于古典文献史料的理据,阐释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制器尚象”“从新为之”“物善其用”等设计思想,从传统文化维度解读古人的创意思想,穷源溯流,提出对中国设计史研究的新思考与新途径。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字号:

       自20世纪80年代初,大量西方设计史原著及译著,包括西方设计理论、设计思维及方法的著作及教材引进中国,体现西式风格的各种设计接踵而来;设计学曾热衷于西方设计史论的研究,关注于西方某一类设计的专项研究;设计教学,面临中西文化的差异,由对外来“设计术语”之类的解读,衍生至对西方设计的解析,引荐与学习西方设计成为一种时尚……“设计”一词,于是变得家喻户晓。然而,中国设计究竟从何而来?

       首先,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设”和“计”分别为两个独立的字。据考证,最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对“设”与“计”两字分别做出阐释:“设,施陈也;计,会也,算也。”①“设”与“计”均属会意字,具有核算、测量、策略、打算或姓氏等意思。这两个字的用意与近现代人们所理解的“设计学”涵义相差甚远。其次,“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词,也曾出现在晋代陈寿《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意思是“筹划计策。”②再者,南北朝崔鸿《十六国春秋》记载:“石虔设计夜渡滶水……”③此“设计”意为设置用计。可见,这个词汇在古代的用法及涵义与现代艺术学科所指的“设计学”涵义,有着天壤之别。

       考辨“设计”一词的由来,陈之佛的《图案构成法》(1937)中写道:“图案在英语中叫design。这design的译意是‘设计’或‘意匠’,所谓‘图案者’,是日本人的译意,现在中国也普遍地通用了。”卢世主认为:“中国早期把英语Design译为‘图案’,这是沿用日本的译法。称图案为‘图的考察’,所以图案也叫做‘考察画’。”④直至20世纪《辞海》首次问世,才形成较为完善确切的解析。“设计”一词,《辞海》的释义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⑤我们将现代设计理解为“造型艺术术语。广义上指一切造型活动的构思计划、实施方案。狭义上专指图案装饰。”⑥从学科定义上来看,设计是运用美学原理,按照各项功能要求而策划、制定的方案、图样。它是一门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高度结合的综合学科。可见,“设计”在我国是诞生于20世纪的一个新词。

      

       (元)佚名《大元毡罽工物记·御用》,1916年上海仓圣明智大学铅印本,封面页

      

       (元)佚名《大元毡罽工物记·御用》,1916年上海仓圣明智大学铅印本,第3-4页

       “设计”这个新词,往往使我们忽略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关联,我们不可因“设计”这个新词而隔断了设计史与中国文明史之根连。我国历代设计思想、举措与成就的史料举不胜举。

       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

       堂豀公谓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昭侯曰:“不可。”“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昭侯曰:“可。”对曰:“夫瓦器,至贱也,不漏,可以盛酒。虽有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可见韩非子的观点认为,“千金玉卮”这种贯通而无底的玉制酒杯,虽精贵,可是,它不如材质普通但不渗漏的粗陶器。这展现了我国古代“以实用为美”的造物观念,认为“美”只有附着在实用功能上才有意义。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记载:

       瑶碧玉珠,翡翠玳瑁,文彩明朗,润泽若濡,摩而不玩,久而不渝,奚仲不能旅,鲁班不能造,此之为大巧。

       文中形容像瑶碧玉珠、翡翠玳瑁一类的物品,色彩鲜艳,润泽光滑,抚摸它不会缺损,时间久不会变形,奚仲不能仿制,鲁班不能创造,这种天然的造化,就叫做“大巧”。距今两千多年以前,古人已发现自然界的“大巧”之美,凝聚了“师法自然、自然天成”的设计思想。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930年上海华通书局影印本,封面页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930年上海华通书局影印本,自序第1页

       一千多年之后,西方设计才关注“自然”:设计师受画家克劳德·洛兰(1600-1682)“在梦幻般的大自然中欣赏往昔古典建筑”的风景画影响,形成一种自然曲线元素与古典直线元素融合的洛可可设计风格。英国设计大师威廉·莫里斯(1834-1896)十分追崇“自然风格”,并将他的设计与自然元素融汇贯通。⑦奥地利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内克(Victor Papanek,1925-1998)将自然物的功能演绎成实用的人造设计物,他根据豆荚的造型,设计出一系列独立剂量的药物容器。自然之物的巧妙构造,启迪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大自然蕴涵了几乎所有的设计要素与形式美感,自然物象建构秩序成为设计形式的重要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