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物流综合评价与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戴德宝(1972- ),男,河南固始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决策支持;范体军,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37;安琪,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水平对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西部地区12省市物流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经济基础、物流供求状况、物流支持状况、信息化水平四方面,设计包含16个指标在内的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及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2014-2015年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各省份区域物流水平差异明显,但整体保持稳定且存在上升趋势,有助于发现各区域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和比较优势。使用聚类分析、引力模型构建以四川一级中心、重庆和陕西二级中心的“一主两副”西部地区轴辐式物流网络,利于“一带一路”战略有效衡量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协调整合区域物流资源、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5 期

字号:

      2016年中国全年经济总量达到74.41万亿元,东部(10省市)、中部(6省)、西部(12省市)和东北(3省)分别占比42.9%、34.8%、16.7%和6.6%。面积和人口各占全国71.4%和28.6%的西部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矿产、能源和土地资源丰富,但经济规模差距依然巨大,需要积极用好十九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加快现阶段技术创新、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体制改革,借助“东风西渐”实现跨越式发展。尽管交通不便,但是区域内的物流和经济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动态耦合关系[1],2008-2016年GDP增速超过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完全可以借鉴东部“经济发展,物流先行”模式,紧跟“一带一路”战略,利用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有效衡量物流发展水平、快速发现物流产业瓶颈、协调整合物流资源以及合理规划物流网络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解决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和助推经济一体化。

      区域物流是依据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构建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以及满足区域各项发展需要的物流活动体系,具有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以及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机制[2]。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物流与经济关系。一是定性分析。Li等[3]应用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理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带动作用。二是定量分析。Bensassi等[4]使用引力模型和重力方程等发现物流对货物贸易流动的重要性,Sule等[5]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发现国家竞争力与物流效率之间密切相关。

      (2)区域物流影响因素与评价。一是影响因素分析。Spillan等[6]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分析物流竞争力潜在影响因素,Allen等[7]使用多城市数据分析地理、空间和土地因素对城市物流的影响,D'Aleo和Sergi[8]基于欧盟物流竞争力研究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对物流绩效的影响。二是评价指标和方法研究。Carlucci等[9]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分析意大利区域物流竞争力,Liang和Ding等[10]应用模糊质量评价法评价台湾国际港口物流中心,Wong等[11]使用成本、时间、质量和灵活性等指标体系评估珠江三角洲直接和间接的跨境供应链绩效,Wong等[12]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马来西亚第三方物流绩效。

      (3)区域物流布局规划。一是规划影响力研究。Vanburkleo[13]使用结构方程分析物流与供应链整合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影响。二是选址研究。Heuvel等[14]利用物流设施的区位动态与空间集聚的关系,Zak等[15]使用多目标决策法,Rao等[16]使用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法,赵泉午等[17]使用双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对物流中心进行选址研究。

      上述研究偏于企业微观尺度或全球一体化角度,国家视角的评价多是基于单个省市纵向分析[18-19],缺乏横向比较,难以总体把握区域物流发展不平衡,容易忽略省市间物流联系,计量经济学、层次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倾向主观。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布局研究多着眼物流中心甄选而忽视“区位”关键要素影响,定性分析节点间辐射和联系尚欠科学。基于已有文献资料,本研究先构建西部地区区域物流评价体系,针对西部各省市,利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特点和优势,使用多种方法组合评价,以提高评价质量[20]。客观准确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可为发现区域物流发展制约因素和比较优势提供理论依据,使用评价结果和引力模型构建西部地区区域物流轴辐式网络布局有利于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和提高物流系统运转效率,并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决策。

      二、研究思路和评价体系

      (一)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见图1)包括数据收集及评价体系建立、独立评价、综合评价和物流网络布局规划四大步骤和11项具体研究任务。初选评价指标来自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我国实际情况,研究数据来源于2014-2016年国家与省市统计年鉴、谷歌地图、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等。

      

      图1 研究思路结构图

      (二)评价指标选取

      为了全面、准确和客观地评价西部地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必须遵循研究科学性、方法可行性、评估系统性、指标可比性等原则,构建相应量化指标测评体系。本研究从区域经济水平、物流供求和发展状况、物流支持状况和信息化水平等四个维度评估西部地区12省市综合物流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水平涵盖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能够有力推动区域物流发展;物流供求和发展状况从生产、消费、国内流通等不同角度,映射区域物流服务的行业需求、潜在物流量和行业生命力;物流支持状况指标用于反映物流设施基础和人力资源情况,从侧面体现该区域的物流流通能力以及政府支持程度;信息化程度是影响物流能力表现、物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指标选择完备性、指标含义明确性以及数据可获性原则,并兼顾评估特殊性和综合性,最终建成包含16条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1)数据预处理。本研究选取西部地区12个省级行政区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并评价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同时还获取2014年相关数据进行纵向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对比分析。基于表1评价指标体系,对12省市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不能直接获得的指标数据进行转换整理。例如引入公路和铁路运输网密度{=(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铁路里程}指标描述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物流设施基础水平以降低误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