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8个“两面派”

作 者:
任强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婚育与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

      孩子在学校很乖,在家却蛮不讲理;在学校积极值日,在家啥都懒得做;对老师言听计从,对父母视若无睹……

      生活中,这样“两面派”的孩子不少见。我们做了一个调查,80%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在家和在学校判若两人!

      从心理学上讲,个体行为是由个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另一方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也会慢慢融入跟自己类似的群体。

      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家长来说,却非常有指导意义。

      很多孩子在家写作业三心二意,拖沓,错误率高;而在学校,作业写得又快又好。

      有些孩子在家喜欢顶嘴,发脾气,不讲理;而在学校听话,懂事,容易沟通。

      家长头疼的问题,学校却可以轻松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呢?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之间,老师和父母之间,有三个明显的不同。

      第一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明确的规矩,父母没有。

      学校明确的规矩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下。

      必须做到的:

      按时到校;衣服整洁;见到老师要问好;课前准备好书、笔;坐姿笔直,低年级的双手还要背在身后;认真听讲;认真做随堂练习;按要求完成作业;

      明令禁止的:不准带零食;不准带手机;不准说脏话;不准交头接耳;不准传小纸条;不准做小动作;不准影响别人听课;不准抄作业;

      有了这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

      第二个原因: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父母没有。

      嘴上的规定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在学校,规矩的实施方法就是奖惩。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一定会兑现。反观很多父母,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例如:

      快点吃饭,吃完这口让你看电视。结果没有。

      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结果没有。

      好好学习,进步了给你买个iPad。结果没有。

      一方面,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有些事孩子必须做,不应该许诺奖励;另一方面,随便许诺却不兑现,蚕食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日积月累,你说什么孩子都不会相信了!

      兑现奖励重要,兑现惩罚更重要。

      在学校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比如,考试作弊,会被取消成绩,甚至全校通报批评,最严厉的甚至是没法毕业。

      反观父母,很多惩罚形同虚设。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就算某个家长坚持,孩子也会找到家里心最软的那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别说惩罚,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长此以往,父母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

      第三个原因:老师给孩子树立了榜样,父母没有。

      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不要求自己。

      先看看老师的工作状态:

      要求学生不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很多值班老师和校长,往往都提前很早就到学校门口等学生。不值班的老师,则会提前到办公室准备好上课的材料和工具,上课铃一响,准时出现在讲台。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则会加班加点,按时批改完作业和试卷,第二天一早发给学生。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结果自己玩,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看几眼。要求孩子不看电视,结果自己看。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求进步,结果自己对工作不上心。

      家长没给孩子做榜样,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

      前面讲了三个明显不同,其实还有一个不明显的,但很重要的不同。

      先举例子:

      妈妈让孩子写作业,奶奶说“刚放学,让他歇会”;

      孩子饭没吃干净,爸爸要求把剩饭吃掉,妈妈说“剩就剩吧,别撑着!”

      妈妈在孩子面前抱怨奶奶,奶奶在孩子面前指责妈妈;

      家长们有分歧,谁对谁错呢?谁说了算呢?这是简单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

      比如:妈妈让爸爸帮忙干家务,爸爸说“我白天上班太累了,让我休息会”,妈妈跟着说“难道我不累吗”。

      孩子听到了,发现原来值日和家务不一样。值日是义务,每个学生都要做,而家务是谁不累谁做;值日是逃不掉的,而家务可以推脱。

      孩子又发现,妈妈要求我做事情,我可以像爸爸一样顶回去;孩子还发现,原来妈妈没有权威,原来道理可以被爸爸“灵活运用”

      其实,很多时候家庭比学校的环境更复杂。

      在学校,孩子看到的是处于工作状态的老师和处于学习状态的同学,规矩、对错、权威、道理清楚明白,全是正能量;而在家,是生活状态的父母、亲人,人们在家里会更随意,隐藏的负能量会释放出来……

      说了这么多,家长们该如何做呢?

      1.以身作则

      希望孩子安心学习,那么父母就不要一下班回家就打开电视;

      希望孩子多看书,父母也要捧起自己喜欢的读物看一看。

      2.温和而坚定

      对孩子不必严厉,但具体要求一定要坚定执行。

      有位妈妈采取过这样的办法:规定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到了以后就不许再写,第二天直接交给老师。孩子未完成作业自然会受到批评,当孩子因为拖延吃到“苦头”,后面自然会改正。

      3.注意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