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为什么老说不记得呢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女儿4岁3个月了,上中班。每次接她回来的路上,问她今天玩什么了,她说不知道;问她今天学什么了,她说不知道。我觉得女儿各方面发展都挺正常的,可她为什么老说不知道呢?

      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如,我们记得别人刚说的电话号码,但很快就会忘记,它保存时间很短。如果短时记忆没有转化成长时记忆,信息将会被遗忘,如同电脑的内存,会被正在运行的新信息所覆盖。

      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如,我们记得昨天做过的事情、见过的人。它保存时间较长、记忆容量无限。只有转为长时记忆的信息,人们才能长久地记住,并根据需要进行回忆,如同电脑中的硬盘。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完成学习任务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基础。

      当家长每次问孩子“今天玩了什么”“今天学了什么”等问题,而孩子总是回答不知道时,家长心中产生疑惑是可以理解的。

      学龄前孩子记忆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具有“健忘”的特征,我们要理解孩子的“不记得”。

      在0~6岁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未完全成熟。受大脑发育的限制,学龄前的孩子较难将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进行储存,并难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记忆信息。因此很容易出现“丢失信息”的现象,孩子就表现为“健忘”。大脑中的颞叶负责记忆痕迹的整合和巩固,虽然它在孩子出生后的2年内发展速度最快,但后续几年内仍在不断发展。此外,大脑的前额叶在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记忆信息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直到进入成年期,大脑的额叶才逐渐发育成熟。因此,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力仍处于发展的阶段,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第二,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多为一些零散的形象记忆。

      0~6岁孩子的记忆多为形象记忆,如一些图片、行为、场面等。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事情,包括做早操、做手工、玩玩具、唱歌、跳舞、吃饭、睡午觉等等。一天下来,孩子可能只记住了某些场景、物品或图片。

      家长常常随口就来的“今天玩了什么”“今天学了什么”等问题,对孩子来说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孩子即使记住了一日生活中一些零星的片段,也“无力”完整地回答。对孩子来说,“今天”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4岁的孩子还不太能很好地理解和表达时间概念,有时候他们会把上个星期和昨天发生的事情弄混。问题中“玩了什么”“学了什么”都是需要进一步概括才能回答的问题,超出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和记忆特点。

      第三,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多为无意记忆,缺乏目的性。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他们在3岁前并不能真正完成有目的的识记任务;在3~6岁的阶段,也难以完成太复杂的识记任务。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什么明确的记忆目的,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一些东西。幼儿更容易记住那些令他们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因为这些信息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并被转化成长时记忆。如果这天孩子在幼儿园没有遇到特别有趣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那么他们会觉得每天都差不多,没什么事情能进入脑海。

      有目的的识记任务,是指根据一些要求来记忆信息,然后将记忆的信息提取出来。如围绕鸟类的特征和习性观看一个介绍鸟类的纪录片,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家长要求孩子记住在幼儿园玩了什么、学了什么是有目的的识记任务,这对孩子而言是有难度的。有时候,孩子可能记住班上淘气的小朋友做的事情,但记不住课上不断重复认读的图片。

      促进孩子记忆力发展的策略

      虽然学龄前孩子的记忆具有以上的特点,但并不是不可以培养。生活中处处都有训练孩子记忆能力的好机会,多和孩子说话、交流,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将记忆任务自然地嵌入其中。下面这些小策略供家长参考。

      1.根据孩子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对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

      不同孩子记忆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大都不太能很好地回忆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和细节,所以不要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提出太超出孩子发展水平的记忆要求。例如,不要笼统地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而问孩子在最喜欢上的画画课上画了什么,用了哪些颜色,等等。

      2.通过“有趣、直观、形象”的感知,帮助孩子记住更多信息。

      根据孩子形象记忆的特点,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就越能记住。因此家长在教孩子认识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可从熟悉的事物开始,创造直观的形象,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方式,把孩子的五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孩子应用形象思维把过去获得的经验和新的感知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在引导孩子认识一种新水果——橙子时,可以先让孩子看看橙子的外形,看看橙子和其他熟悉的水果(比如橘子)哪儿像哪不像;让孩子掂掂橙子的重量,比一比橙子和橘子哪个重一些;摸摸橙子的皮,再看看把皮剥开的过程,闻闻橙子的香味,尝一口橙子的味道等等。相信这样一个流程下来,孩子会记住更多与橙子有关的信息。

      3.借助线索进行提问,帮助孩子提取记忆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