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坚果好聪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妈咪宝贝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婴幼儿时期是宝贝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为了让宝贝更聪明,妈妈们会花尽心思搭配营养的食物,以“健康益智”著称的坚果肯定会在食谱名单上。那坚果健脑益智究竟为何?虽说坚果能健脑益智,而不同坚果肯定各有千秋,我们一起来盘点盘点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吃法吧!

      不同坚果的营养和吃法

      一起来看看松子、核桃、胡麻子、花生仁、葵花子、开心果、黑芝麻、夏威夷果、南瓜子仁、腰果、大杏仁、榛子这12种常吃的坚果的突出特点和吃法。

      12种坚果中松子锌含量最高。锌可以以含锌酶的形式参与蛋白质和DNA的合成,从而使大脑细胞分裂、增加,有助智力发育。松子肉颗粒小而且质地较软,可以直接给宝贝吃。

      在12种坚果中,核桃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AA、EPA、DHA等)含量排名第二,这三种脂肪酸都有利于智力发育;维生素E排名第二,有利于保护神经系统免受自由基攻击。这样的补脑佳品可以每天给宝贝吃一个。建议选购鲜核桃冷冻,随时吃随时剥壳;这样保存后的核桃也容易去掉具有苦涩口感的内皮。去皮后的核桃仁和豆子一起打豆浆或者切碎拌菜均可。

      胡麻子促进智力发育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12种坚果中排行第一,钙、铁排行第二。钙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让思维更活跃、反应更迅速;铁有助于参加神经传导的单胺的代谢,如果缺乏宝贝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行为障碍。但是胡麻子膳食纤维在12种坚果中排行第一,质地坚硬,只能磨成粉,像调味品一样,在菜出锅时撒一部分。

      花生仁中的维生素含量在12种坚果中排名第一,蛋白质排行第二。维生素缺乏会影响食欲,影响营养摄入,间接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直接参与神经细胞的合成,对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至于花生仁除了煮粥,还可以直接泡发、加少许盐,放在高压锅中煮熟煮烂,碾成泥给宝贝吃。

      葵花子仁的维生素E含量在12种坚果中排行第一。它除了保护神经组织免受氧化损伤外,还影响蛋白质、脂肪的合成,影响酶的活性,所以也间接影响大脑发育。建议去壳后再给两三岁的宝贝吃。

      维生素是开心果的强项,还含有较多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维生素促进体内神经递质的水平,让思维更活跃,反应更迅速。开心果生来开口,容易氧化酸败,请选择真空包装的。

      黑芝麻钙和铁的含量在12种坚果中排行第一,锌含量排行第二,其中钙含量尤为突出,可以直接让宝贝嚼食,也可以碾成碎拌凉菜;米饭、馒头、鸡蛋羹熟时撒上黑芝麻也是不错的点缀。

      在12种坚果中夏威夷果的脂肪含量最高,超过70%,而在其他营养素上没有突出优势,如此高脂的坚果建议少吃点。

      南瓜子仁的蛋白质含量在12种坚果中排行第一。仁薄,可以去壳后直接给两三岁宝贝吃,也可以再切碎些给宝贝吃。

      腰果各种营养素含量在12种坚果中没有突出优势。而且市面上卖的腰果多直接暴露,容易氧化酸败;在选择的频率上可以少些,吃法同核桃、大杏仁。

      12种坚果中大杏仁的维生素的含量最高。维生素缺乏可导致神经紊乱。所以建议隔三差五给宝贝吃一两个,但是大杏仁的膳食纤维含量在12种坚果中排行第二,质地坚硬,宝贝难以嚼碎,建议碾磨成碎,撒在煮熟的米饭或粥中。

      榛子和腰果一样,在各种营养素上都没有突出优势,但是榛子有闭口的,不易发霉或氧化酸败。建议偶尔选择,对于两三岁的宝贝,碾碎后入饭、粥、菜均可,1岁以下宝贝可以磨成糊糊吃。

      糖裹或椒盐,无形中增加了糖和盐的摄入,炒制则会添加各种调味料。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6~12月龄宝贝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1~3岁也尽量清淡。所以建议选择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天然状态的原味坚果。

      为了方便食用,很多坚果都会提前敲开一缝或口。这样的坚果不仅容易沉积灰尘,长霉,还易氧化酸败产生攻击人体细胞的自由基,进而引发细胞突变。因此建议选择闭口坚果,随时吃随时处理。另外,一次不要买太多,买回后建议放在干燥、密封罐子里,减少氧化酸败。

      婴幼儿咀嚼和吞咽功能不完善,整粒坚果容易呛入气管,引起生命危险,因此建议切碎、或煮烂、或磨浆。

      坚果油脂含量丰富,大多脂肪含量为50%,其中核桃脂肪含量高达58.8%,夏威夷果高达80%,因此建议控制总量。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周坚果50克,平均到每天,大约是带壳一把,对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可以减半。另外为了控制总脂肪摄入,增加坚果时,减少烹调油用量;另外把坚果纳入正餐,而非零食,也可控制总能量摄入。另一个控制总量的理由是坚果多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过量摄入会影响宝贝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