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留学美国的北大毕业生,发万字长文痛诉父母给他从小造成的心理伤害,因此他与父母6年不联系。很多父母读罢感到不解和恐慌,因为其中列举的很多事情是中国家庭普遍的教育场景,难道这样就会给孩子留下童年阴影?导致其怨恨父母,甚至断绝联系?不管教,是父母的过与惰;管太多,又会造成孩子童年阴影,为人父母如何是好? 案例:我的庇护竟成孩子的阴影? 放寒假,女儿萱萱在外地的小姨家住了两个星期,回来后说这是她十五年来最轻松的半个月。要在以前,我是绝不可能让她独自在外面住半个月的,哪怕是在我亲妹妹家。 她已经和我冷战了一学期,说我把她管得密不透风,她要喘不上气了,强烈要求去小姨家,给彼此一个空间深呼吸一下。 没想到和孩子的关系变成这样。女儿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份笃定,对她的管教尽在我的掌握中。 没想到,萱萱跟她小姨哭诉,说我给她造成了很多童年阴影,让她现在做什么都做不好,她没有朋友,因为她所有的朋友都没有通过我的审核。她说永远都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在马路边拦住她最好的朋友说:“请你以后少和萱萱来往,她以后是要上重点中学的,不能和你们一起混。”从此她在班上就有了一个外号:重点。更没有人敢走近她了。最让她委屈的是,每次争论时她从来都说不过我,我的理由总是那么冠冕堂皇,无法反驳。 我没想到在别人眼中优秀的女儿竟然是这么回顾自己的童年,这么评价我的。 妹妹在国外待了十几年,带着两个孩子回国工作,听了萱萱的倾诉,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件。 我以为百密不疏的呵护竟然成了她的阴影?还好在她上大学离家之前,我们还能一起生活三四年。希望能有什么好办法,弥补她童年时我无意中投下的阴影。(文/萱妈) @程程/父母等道谢,孩子等道歉 中国的父母,觉得付出一切只为成全孩子,总觉得孩子欠自己一声谢谢。而孩子呢,觉得受了太多以爱为名的控制,说出来都是矫情,但其实“宝宝心里苦”,希望能等来父母一声道歉。在彼此的期待中都不愿退让,伤害是双向的,所以不要一味指责父母给孩子造成阴影,熊孩子给父母制造的阴影还少吗? @飞盏/外在风光,挡不住内在伤痕 对一些我们认为的童年阴影,父母经常会说是为了让我们成才。但我真的想说,现在的阳光不能照进过去的阴影,学业事业不能作为评价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标。为什么社会上那么多看似优秀其实心理不健康的人,就是因为小时候的那些内伤没有愈合。 @小墨子/父母忘了,孩子还记着 每当听到孩子讲小时候某个事情,某种感受,父母总是惊讶,那样的小事你怎么还记得?是的,对于一个成年人,出于现实问题、性格问题或者是观念问题随意对待孩子的一些做法,他们觉得不是事儿了,但是孩子都记得,并且影响心理成长,成为他人格形成的一部分。 专家解读:什么样的爱会投下阴影? (吴涓,广东省心理卫生学会精神分析委员会理事,深圳和易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 人们总喜欢把父母和家庭比作大树,为孩子遮风挡雨。但有时候我们以为遮挡了风雨,殊不知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被遮住了阳光,生活在阴影之下。写文讨伐父母的北大毕业生的家庭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模式:行为操控、情感忽略和过度关注。 “我知道什么对你最好!”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主要的职责是照顾孩子,提供孩子需要的衣食和保护,确保孩子健康的长大。这个时候,父母可能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一方面,父母可能会觉得很累很烦,但另一方面,在幼小的孩子眼里,父母就像一个全知全能的神一般的存在,这也极大地满足了父母内心的某种“全能感”和“被需要”的价值感。 很多父母也许没有意识到,“父母”除了是一个因为孩子的出生,而被赋予的身份角色,同时还需要具备一种“父母”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的能力,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个体。比如:婴儿期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让孩子发展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幼儿期的正向鼓励和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孩子获得自主性和勇气;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则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心理和物理空间帮助孩子建立边界,同时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获得多元的稳定的自我价值认同… 中国式的父母大多都乐于扮演一个“权威型”或“照顾型”的角色,而很难真诚地去做孩子的玩伴、情绪的容器、情感表达的翻译机,后者是孩子渴求的情感和成长必需的营养。 “权威型”或“照顾型”的父母在孩子长大成人后,仍很难放下“父母”的姿态,他们会情不自禁想给孩子其实已经不再需要的照顾和指导,并自以为这是孩子的需要。 “你是我生的所以得管你!” 我们可以尝试去理解,也许父母的控制行为背后是恐惧和自身安全感的匮乏。他们希望给孩子的保护,也许就是他们在儿时曾经异常渴望但却无法获得的,他们的过度关注,也许是潜意识害怕失去独子的焦虑的一种释放。 如果父母无法察觉到这是他们内心的焦虑和需要,那他们就会强行把这些自认为好的东西硬塞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我们会看到一边是父母强烈的爱和拉扯,另一边是孩子的拒绝和愤怒,这种供需的错位会严重挫伤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