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永志(1978-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 秦皇岛 066044

原文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内容提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呈现新态势,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诸多挑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安全观和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提升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落实全面依法治网,提升对异质意识形态信息在我国网域内传播的防御力和管控力;做好重大理论宣传的网络大众化工作,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凝聚力、辐射力和引导力;借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的协同力,是提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的可行策略。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据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互联网塑造着全新的社会生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虚拟而真实的网络空间,不断壮大的网络社会,日新月异的网络媒体,给我国的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皆带来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我们建设网络强国,在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构建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①网络安全联系着国家安全,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网络实力较量和意识形态交锋两方面总体上都呈“西强中弱”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和把握当前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新态势并构建国家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策略确是一项既严峻又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新态势和新特点

       1.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推销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体工具

       2011年初,西方两家老牌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之音(VOA)先后宣布,将停播汉语普通话、粤语等一些非英语语种的对外广播,激发了全球媒体界的热议。这两家老牌资本主义媒体被迫而作的“业务瘦身”并非其表面所宣称的“经济原因”,究其根本原因还不如说它们是在借机“转身”,即放弃传统媒体而转向网络新媒体。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宣传工具,其向网络媒体的转向,并不意味着其服务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属性有所改变,反而是在权衡了各种类型媒体的宣传成效比后做出的精明算计。

       互联网兴起亦兴盛于美国,由美国向其他国家拓展推动的网络“全球化”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指向的文化倾向和意识形态底色。据统计,互联网络上英语的使用频率高达94%,网络世界中英语语言的高频度使用凸显的是美国为首的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核心地位,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网络文化体系中,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居于主导地位。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并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互联网上涌动的海量信息并不是价值公允的和非意识形态化的,信息的传播过程和内容都带有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和痕迹,美国著名数字预言家埃瑟·戴森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个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它是一个虚拟的宣传工具,但却是施展阴谋的好地方。”②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风靡全球的第四大媒体,在增强不同疆域、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联系的广泛度和紧密度的同时,也日渐成为具有先发、主场以及技术优势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其意识形态的新“殖民地”。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可以“转场”,但从未“离场”,更谈不到“终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③,可谓一语中的。

       2.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战略战术不断升级

       从战略上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强势”和“网络霸主”地位,以互联网络为媒介和渠道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美国早已着手实施“全面网络自由战略”和“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凭借其网络优势,对其他国家全方位、立体化推销美国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外交理念等。同时,西方国家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宣传家、教育家、学者,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场上,秉持着“西方文明中心论”甚至“西方文明优越论”观点,打着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的名义,自觉不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各自国家的意识形态网络传播战略,充当着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推销者和鼓吹者,甚至推行双重标准:或是在网络自由的口号下肆意限制、侵害他国他民的网络自由和权利,给他国的正常网络监管和意识形态掌控制造国际舆论压力,实行网络世界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或者借关涉中国的议题以“人权卫士”“道德判官”自居,通过网络媒体脱离基本事实地歪曲、抹黑、批判他国,给他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制造麻烦。

       从战术角度看,为实现网络空间的所谓“全面自由”战略,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战术亦是不断升级的,这些年的集中表现有:西方价值观念经“普世价值”包装后的网络推销、美国劳伦斯实验室对“蜂拥而至”网络战术的重视、“公民社会2.0”计划、“博客吹风会”“翻墙”软件和“影子网络”技术研发与提供等,在渗透的途径和方式上日益显现出极强的隐蔽性、高度的综合性、先进的技术性、相互的协调性、目标的确定性、领域的广泛性、渠道的多样性等特点,可谓主题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但从其根本目的上看,主要是为打破目标国的网络意识形态监管制造活动形式和提供技术支持,着重影响目标国的网络易感人群,特别是青年网民群体和某些具有舆论能量的网络大V,为推行符合其本国利益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战略而寻找影响目标国的内部力量,助推其国家利益目标的实现。

       近些年来,境外势力以网络媒体为工具,频频借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挑起、诱导和推动我国国内网络舆情走向,借机渗透、干扰和破坏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在诸如反PX项目示威游行、反垃圾焚烧项目、反发电工程扩建等群体性事件中,就屡屡出现境外势力的踪影,他们往往采取借题发挥、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煽动不明真相的基层群众,将舆情事件推向“街头政治”,进行颜色革命的预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