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的运行机制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

原文出处:
高校辅导员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是中国本土化、最具有现实影响力的心理疏导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又与心理学、医学话语中的心理咨询有着根本区别。它充分吸收了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的有益思想资源,扬弃了其中不合理和不符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容和成分,并且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实现理论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具有主导性、主动性、全员性、双向性和透过思想问题处理心理问题等特点。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模式进行了充分阐述,为高校乃至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模式提出指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当前,我们要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吸收心理咨询有益成果,遵循从现实出发的内在逻辑,以人们的心理状况和问题为切入点,着力展开思想引导,更好地发挥心理疏导作用。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17)06-0011-09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是当下中国最广泛、最有现实影响和更有政策保障的本土化的心理疏导模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将心理疏导概念正式列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纳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的确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两次谈到心理疏导问题:一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四个坚持不懈”之一“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中,明确提出:“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二是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时,指出:“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2]习总书记首次把心理咨询教师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把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打造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心理疏导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任务。那么,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如何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如何运行?这是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作者已经就此作过一系列探讨,本文着重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的运行框架,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过程中逐渐吸纳和借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实现心理咨询本土化和与中国本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新概念。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运行机制有更深入理解,有必要在这里扼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进行概念上的说明。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活动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其本质上来看,“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5]。两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虽然表述方式不一样,但所描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是一致的,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形成一定或特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项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或价值色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内在地要求教育对象形成一定或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并按照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处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活动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属性。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体现党的意识形态要求,这从根本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本质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活动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并不排斥心理咨询活动提供的技术和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它是对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的批判性借鉴,它充分吸收了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包括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中国本土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及人类一切处理心理问题的思想资源),扬弃了其中不合理和不符合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内容和成分,在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实现了理论升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并不等同于心理咨询,马克思曾用生动的比喻,说明高一级的发展与发展的最初状态之间的关系,他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6]如果我们把心理咨询比喻成猴体,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比喻成人体,那么,虽然猴体在生命的很多特征上与人体类似,但两者之间已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虽然吸收借鉴心理咨询的合理成分,但经过在实践上升华的理论状态与原初的状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

       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论述中,笔者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区别的角度,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特殊性[7],这里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概念为主体,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基本内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疏导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理论界定和政策规定,本文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01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意见》(2016年)等文件规定,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作如下归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模式是一种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导下,遵循人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采取主动、全面、全员、整体、多样化的方式处理心理、思想、道德、政治问题的模式,是透过心理层面问题逐渐对思想问题进行处理的模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模式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它是一种透过心理问题处理而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问题处理的方法,它处理心理问题,但不局限于心理问题处理,而是通过心理问题处理介入思想政治层面的问题,是一种主导性的心理疏导模式,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工作对象发生关系过程中的主导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