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政府补贴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政府推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进式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广泛被用于对微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江飞涛和李晓萍,2015)。[1]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进一步加大了政府补贴力度,以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化解出口困局,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2009年初出台的“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等均明确表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以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2009年出台的《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则提出,纳入示范工程的光伏发电项目依据所处地区的不同给予总投资50%~70%的政府补贴。如此等等。 在微观层面,政府补贴作为“营业外收入”项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盈利状况产生直接作用,还通过新产品开发(毛其淋和许家云,2015)、出口扩张(Helmers和Trofimenko,2013;邢斐等,2016)、融资约束放松(Hottenrott等,2011;任曙明和吕镯,2014)等路径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2-6]虽然可能由于所有制(彭中文等,2015)、地区分布(邵敏和包群,2011)等因素的差异,[7-8]政府补贴对于不同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有所不同,但部分学者仍然倾向认为政府补贴对于改善相关企业盈利状况具有积极作用。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由于政府失灵导致的低效率和信息不对称,政府补贴并不总是能够对相关企业盈利产生积极作用(Berenguer等,2016),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产生消极影响(彭熠和胡剑锋,2009)。[9-10] 政府补贴具有资源获取和信号传递两大功能。一方面,政府补贴可以通过直接的资源补偿机制影响企业行为;另一方面,政府补贴还扮演信号传递媒介通道的角色(Feldman和Kelley,2006),释放出政府对于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真实质量的认可(高艳慧等,2012)。[11-12]在政府补贴信号的诱导下,潜在企业进入被补贴行业成为一种理性的选择(汪秋明等,2014)。[13]随着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原有市场结构也将随之改变。在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和企业投入成本上升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盈利水平也将随之恶化。部分学者就将近年来中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的投入冗余和产能过剩归结于政府的不当干预(吴春雅和吴照云,2015;余东华和吕逸楠,2015)。[14-15]但也有学者认为,潜在企业的市场进入并不总是导致产能过剩和在位企业利润水平的下降,在模仿学习(Aghion等,2009)和寻求产品差异化(Becerra,2008)的作用下,甚至还能起到提升在位企业盈利能力的效果(Wang和Lee,2014;陈艳莹和吴龙,2015)。[16-19] 政府补贴的本意在于通过改善企业盈利来扶持相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但补贴信号诱导的市场进入行为,将使得政府补贴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进一步复杂化,而这一点恰恰被现有研究所忽视。虽有文献部分关注了潜在企业市场进入与政府补贴的关系(吴利华和申振佳,2013),[20]但忽视了政府补贴和企业盈利变化本身对于市场进入的信号作用,也就没有考虑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政府补贴、市场进入、企业盈利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梳理三者作用关系基础上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剖析考虑市场进入的动态影响后,政府补贴与企业盈利间关系的变化。同时,通过考察生产技术水平、行政壁垒、补贴对象歧视性等因素对于相关研究结果的影响,对中国实施政府补贴可能具有的技术效应和反竞争效应做出评价。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其一,政府、产业与企业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也是亟需正确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本文恰好阐释了政府补贴、市场进入、企业盈利的内生性逻辑及主要作用路径,能够相对有效、全面地刻画政府补贴政策对相关产业发展和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包含政府补贴在内的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同时,本文考虑到补贴信号诱导潜在企业市场进入这一现象,能够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解释。 其二,从长期来看,任何政府补贴不应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淘弱留强”功能相冲突,否则就会干扰市场自身信号传递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因此,在位企业基于政府补贴所获得的盈利改善更多地应源自于其所拥有的相对更高的生产技术,而并非人为设定的进入壁垒或补贴对象的歧视性选择所致。本文将通过考察政府补贴对在位企业盈利及市场进入率的作用路径,对其可能具有的技术效应和反竞争效应进行评价。 二、模型构建 (一)理论逻辑 政府补贴对于企业具有资源获取的直接效应和信号传递的间接效应。一方面,政府补贴直接增加了在位企业的盈利水平。但另一方面,政府补贴的信号还会通过吸引潜在企业进入,加剧市场竞争,进而对在位企业的盈利状况施加间接影响。由此,存在π=f(s,m),其中,π表示在位企业盈利,s表示在位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m表示市场进入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位企业的盈利受到了政府补贴和潜在企业进入的双重作用。政府补贴对于在位企业最终盈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要取决于资源获取给盈利带来的促进效应与市场竞争加剧给盈利带来的挤出效应之间的强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