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之艺术创新  

作 者:
刘琴 

作者简介:
刘琴(1965-),女,山东乳山人,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分院副教授,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研究,哈尔滨 150025

原文出处:
知与行

内容提要:

现代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大部分是人工营造的,在建设中合理地进行设计时,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生态资源至关重要。我们要从对中西方人工营造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史作以简要介绍出发来分析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从遵从生态性、美学性、功能性及目的性原则这四个方面来阐释人工营造园林植物配置与种植方式。通过文化传承的演变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来解读当代人工营造园林植物创新性配置与种植的各种因素。在通过增加城市绿化来改善生态环境时,借助对防霾型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盐碱型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和节水型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植物选取、功能应用来阐释人工营造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创新手段。牢牢把握生态环境治理原则,以功能性园林景观的开发利用来推进现代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8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1-0103-05

      公元前10世纪的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为了满足其行军中得以充足的木料和安全庇荫,便采取了在主要道路两侧种植三列树木的办法,这便形成了人工营造植物景观的开端。纵观城市景观的发展过程,自历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发展,前后从古代园林至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再到勒诺特特尔时期园林,发展而形成了现代园林植物景观。人工营造园林的面积亦从古典皇家宫廷式园林逐步扩展到城市公共区域景观。我国的人工营造园林景观与西方的发展脚步也趋于同步,古代有为帝王将相服务的皇家园林,后到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建造的私家庭院,我国在园林植物品种的培育和规划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随着全球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需求,也促进了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与居民日常生活的紧密衔接。在全球化的园林景观发展背景下,诸多国家相继出台与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政策。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了改善百姓居住环境政策,其目标是生态绿色、舒适优美和安全卫生的生态环境;到20世纪80年代,“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被英国在其城市居住新区建设规划方案中正式提出,得到了当时园林景观设计界的广泛认可。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构建绿色安居乐业环境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居住环境的园林景观营造便站在了建设的制高点。诸多城市规划方案、房地产绿化规划设计方案都凸显了“回归自然”的总体思路,有效利用原始生态环境,放大优势,改善劣态,以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来带动和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工营造园林植物配置种植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以人工营造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园林植物配置种植,既要使植物符合城市绿地生态环境的要求,又要兼顾美学元素的搭配,既要体现城市间不同的城市风貌,又要对植物进行有序的功能性划分。

      (一)生态性原则

      不同地域的树种对其所处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此类植物即地带性植物,也就是业界常说的乡土树种。根据“园林植物配置设计应根植于其环境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一个景区从规划到设计再到植物配置都应遵从乡土化原理,即根据立地条件“适地适树”地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种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首要条件,就是多样性的复合生长环境,尽量不要出现单一植物,应合理地配置乔木、灌木、草坪、藤本植物,使之形成层次结构丰富多样并更趋于稳定的综合植物群落。还可以结合水生植物与湿生群落的构建,强化生态空间的建设,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植物群落,创建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城市绿地生物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二)美学性原则

      自然景观具有原生化的美感,人工营造的园林景观更要讲求各个景观元素之间的和谐美。首先,在人工营造园林观植物景观配置中,对植物观色、观形、观果、高低、观感等方面要具有相近性,如过于呆板、单一则构不成曲线条的天际线和多S型的林缘线,无章法的杂乱配置种植则会缺少艺术设计的均衡美。其次,人工营造园林植物配置时,骨干树种承担着植物景观的总基调和总风格的作用,通常是种类少、数量大;而一般灌木树种,则对植物景观整体性展示出充实、丰盈的结构美,故而数量少、种类多。再次,是多种植物与建筑之间的协调美。园林景观与其周边建筑往往是交相呼应,植物与建筑亦要从色彩、明暗度、线条、体量等元素进行结合,通过大面积的园林植被与建筑风格营造出二者之间的协调美。最后,人工营造的园林景观还讲求韵律美。园林景观中单体植物景观的重复性被称为“节奏”,人们把节奏有规律的重复则称之为“韵律”。用植物的间隔种植和注重植物随季相变化的季相韵律配置,会让观者感觉到有韵律美。

      (三)地域性原则

      人工营造园林植物配置种植时,一方面要遵守景观的地域性原则,可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还可适当地表达当地民俗民风、历史遗迹等文化元素。因为不同的地域特点,会产生不同的自然资源,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将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将有利于区别与其他地区独特的地域风貌。

      (四)目的性原则

      植物本身有渲染空间气氛、营造优美环境的生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质。不同植物对氛围的营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于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前,应根据景区功能区划及原有地形和生态特征,首先配置种植相应的骨干乔木树种,其次配置能与其形成多层次结构的灌木,最后才是花草和地被植物。如水景岸边常常选择柳树以体现“柳浪闻莺”的浪漫之感,庄严肃穆的氛围则常常选择松柏匹配布置。植物的区域功能性是植物配置中重中之重的因素。如道路绿化树的警示、提醒、方向引导作用,深根性的乔木地下部分具有固沙等功效。

      简而言之,在人工营造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以上这四大原则,能够对园林植物配置起到一定的宏观把控作用,根据生境和景观区域功能科学地配置种植,将使园林植物形成多彩宜居的生态环境,还要从专业角度去研究符合其环境发展的不同景观植物配置方案。

      二、影响当代人工营造园林植物创新性配置与种植的相关因素

      归纳起来,影响当代人工营造园林植物的创新性配置与种植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即:文化精神的演变、现代技术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