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4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89(2017)05-0078-07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青年发展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而把握青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是跟踪青年发展动态、洞察青年发展趋势、促进青年健康发展的重要入口。当前,“斜杠青年”不仅成为部分青年群体职业发展状况的概念化表达,也成为青年群体追求的一种可能生活,冷静思考职业发展中的“斜杠青年”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质把握:“斜杠青年”的内涵及特征 “斜杠青年”的英文来源是“slash careers”或“parallel careers”,严格来讲应翻译为“多重职业者”或“平行职业者”。英文源概念并没有把年龄阶段限定为青年群体,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多地引起我国青年群体的理性认知、情感共鸣和行为追求,才以“斜杠青年”的概念呈现。2007年,Marci Alboher通过对多名“斜杠青年”进行访谈,对“斜杠青年”现象进行经验性表达,并就“斜杠生活”的建构提供了一些操作性建议,使“斜杠青年”以具体的形象直观呈现。2014年,学者Baumer Azevedo在一篇针对巴西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对“斜杠青年”进行理论说明,提出“多重职业者能够平衡多个职业并投身于这些职业中”,并考察了组织机构对多重职业者的态度,推动了多重职业者的研究进展[1]。 综合国外学者对“斜杠青年”的理解,结合我国“斜杠青年”的使用语境,可以对“斜杠青年”的内涵进行澄清。具体而言,“斜杠青年”是一种符号化标注,表征同时追求多重职业的青年群体,如张三律师/作家/健身教练,“/”用来区分不同的职业。“斜杠青年”与“跳槽者”、多种兴趣爱好者等相关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斜杠青年”与“跳槽者”不同。“跳槽者”是从一份职业转向另一份职业,只拥有一份职业;“斜杠青年”依然保留着原有职业,只是在原有职业的基础上新增不同的职业,拥有多重职业。其次,“斜杠青年”和拥有多种兴趣者不同。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需要持续稳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并要求有物质回报,具有经济性;而兴趣表现为积极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动机,具有意向性。“斜杠青年”以兴趣为起点拓展职业路径,但不仅仅停留在兴趣的层面。最后,“斜杠青年”与同时拥有多份同一性质的工作不同[2],要求拥有两种及以上的可辨识技能。“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具有非一致性、不协调性和跨界性,这些职业可能重叠交叉但却互不相同。 “斜杠青年”实质上是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追求,即追求“跨越某一单一雇佣范围设定的一系列工作机会”[3]。与传统职业生涯不同,“斜杠青年”追求的无边界职业生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忠诚对象从特定组织转向事业。传统的职业生涯把事业与特定的组织挂钩,个人忠诚于特定组织就是忠诚于事业,个人倾向于对特定组织忠诚来换取相对稳定和安全的职业生涯。而“斜杠青年”把事业与组织脱钩,选择忠诚于事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组织,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来提升职业价值,努力成为值得被雇佣的人。第二,职业边界的可渗透性和可跨越性。无边界职业生涯是一种宽泛的表达,并不意味着各职业间边界的消失,而是原先的职业边界通过个体选择和技能提升而变得可渗透、可跨越,“斜杠青年”不再局限于在某一特定的组织中度过整个职业生涯,而是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第三,工作技能具有可迁移性和持续习得性。在传统职业生涯中,由于职业的相对固定和封闭,个人的工作技能与某一特定的组织密切相关,并服从于特定组织的发展需要。而在无边界职业生涯中,“斜杠青年”更加注重工作技能在不同职业间的可迁移性亦即强适应性和高度弹性,并随时准备开启新的职业空间,通过接受培训、自主学习、实务处理等方式不断获得新的工作技能并积累丰富的经验,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推进职业发展。第四,职业发展标准的内部性。在传统职业生涯中,个人要服从于一套特定的晋升、薪酬等科层制规则,外部的物质性嘉奖和等级提升成为职业成功的标志。比较而言,“斜杠青年”依旧看重职业带来的物质性收益,但职业发展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意义感和价值感,可雇佣性提升带来的自我认同感成为衡量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准。第五,责任自治。在传统的职业生涯中,个人依附于特定组织,组织要做出一系列的承诺比如福利、保险等,对个人的职业发展负责。而“斜杠青年”在特定组织的停留具有短暂性和易变性,甚至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组织而采用自我雇佣的职业模式。因此,组织无需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负责,离开了组织的庇护,个人得肩负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责任。 二、根源探析:“斜杠青年”的现实成因 “斜杠青年”在我国的产生并不是随机事件,它既扎根于我国的社会实践进程,又是主体自我选择的结果,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相互关联和交叉碰撞共同造就了“斜杠青年”。 (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成为最大产业 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3%,首次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平。有学者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结合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过程演进的多国模型,指出“我国在2012年前后的工业化水平,大体上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第三个阶段,相当于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前半期”。[4]而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5]当前,我国经济正由工业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服务行业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