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劳动”与资本积累

作 者:

作者简介:
庄友刚,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苏州 215123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对于非物质劳动的发展及其霸权地位的形成不能仅仅从一般社会生产发展的意义上来理解。在非物质劳动与资本积累的关系上,并不是非物质劳动的发展带来了资本积累方式的变化,而是资本积累方式变革的需要刺激和促进了非物质劳动的发展。非物质劳动当代霸权地位的形成是资本积累方式创新的结果。因此,非物质劳动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历史本质。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7)10-0032-06

      “非物质劳动”概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空间,成为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一概念既是对当代社会实践新特点的概括,又延续了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的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的丰富。关于“非物质劳动”概念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学界已经有了诸多的分析,从非物质劳动霸权的角度展开对资本的批判也是深刻的。然而,非物质劳动的霸权地位不单纯是社会生产一般发展趋势所造就的结果,实质上也是资本摆脱原有积累方式的危机、创新其存在形式的根本要求。非物质劳动霸权地位的形成和发展与其说是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转型的原因,不如说是资本的历史形态创新的结果。澄明非物质劳动与资本积累方式变革之间的关系,对于非物质劳动霸权下的革命主题问题也就有了明晰的把握。

      一、资本的历史本性与当代发展的危机

      阐明当代非物质劳动的发展与资本积累的关系,首先要澄清资本的历史本性及其历史发展进程。这要回到马克思关于资本矛盾的科学历史分析。在他看来,资本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①资本存在的历史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换,没有交换活动也就不会有资本。二是可以作为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力。“最大的交换,不是商品的交换,而是劳动同商品的交换。”②“一旦劳动人口不再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不再出卖劳动产品,而是出卖劳动本身,或者更确切地说,出卖他们的劳动力,那么,生产就会在整个范围内,在全部广度和深度上成为商品生产。”③劳动力成为商品,不仅是市场经济与一般商品经济区别开来的标志,也使资本真正成为“资本”。马克思正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特殊价值的阐释指明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的目标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实现最大限度的增殖。然而,这种增殖主要来源于生产领域,而不是交换领域。因此,最大限度增殖的需要必然驱使资本进行最大限度的生产。另一方面,尽管资本的增殖源自于生产领域,但是资本积累的实现又离不开交换,而这最终又是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资本不仅要求进行最大限度的生产同时也要促进最大限度的交换和消费。最大限度增殖和积累的需要造就了资本的创新本能和冲动。“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④

      资本的创新本能首先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由于劳动者劳动时间的自然限制,绝对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运动的中心,相对剩余价值才是满足资本无限增殖需要的根本源泉。为此,资本总是千方百计地提升生产能力和劳动效率。这不仅表现在劳动者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的提升上,更表现为生产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分工协作规模的扩张。“资本不是同单个的劳动,而是同结合的劳动打交道,正如资本本身已经是一种社会的、结合的力量一样。……资本把人和机器科学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生作用。”⑤由此就可以理解,同以往的生产方式相比,为什么资本更重视管理、重视科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结合。资本无限生产的需要不仅造就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生产力,“资本的趋势,为了增加相对剩余时间,必然把生产力提高到极限”⑥,而且造就了生产全面化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马克思强调,“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⑦资本最大限度地积累还需要最大限度地交换和消费来实现,资本的创新本能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通过市场的扩张来完成既有积累,“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趋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⑧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劳动(或生产部门)使用价值的多样化,亦即生产的全面性来更大程度地占有市场。

      植根于资本无限增殖的历史本性,资本主导下的生产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生产的这种无限扩张的趋势和市场的有限性之间必然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伴随着资本历史形态的创新,资本通过市场的扩张和占有市场方式的变革,一次又一次地缓解了经济危机,造就了资本的历史发展中一轮又一轮的繁荣神话。然而,市场无限扩张的趋势和市场有限性的矛盾是资本无法治愈的痼疾,在每一次繁荣之后又总是会遭遇同样的限制,这成为资本发展的根本历史界限。消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也由资本的发展需要造就的。过度的生产又需要过度的消费来维系,否则,资本的增殖就无法实现,资本积累就不能完成。生产的不断扩张势必造成社会消费的不足,这时资本就会千方百计地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消费社会的形成是资本生产体系的必然结果。然而,资本增殖的要求具有无限性,随着资本积累规模越来越大,消费社会也无法让资本超越其固有的历史界限。

      当代资本的危机不仅表现在其历史的界限方面,也表现在自然生态领域,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物质生产离不开物质资源和环境的支撑。在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必然把自然视为工具,导致对资源和环境的最大消耗。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自然界的运动所抹平。随着生产的发展,当这种消耗远远超过了自然界所能够承受的限度时,就必然造成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问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类所能获得的物质生活资料是相对有限的,这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能够被维持在合理的界限之内。但是,资本主导下的生产则是为了占有,是无限度的,这种生产必然导致对生态和环境的极大破坏。从这个角度而言,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反思,决不能停留在道德层面上,必须要追溯到对资本逻辑的内在批判。反过来,这也表明,生态危机决不只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威胁,更是资本本身遭遇到的自然界限。它表明,现有的生态资源根本无法为无限制的资本生产提供充分保障,这实质上是对资本无限增殖本性的遏制。在这样的意义上,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一样,都是资本危机的表现。

      二、非物质生产的发展根本上是当代资本积累方式创新的结果

      在当代,资本发展遭遇重大危机,但这尚不意味着资本关系行将消亡。资本的创新本能必然驱使资本创新其存在形态,扩大积累的空间,寻找更为灵活的积累方式。非物质生产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