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慈善”并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相反,它扎根于日常生活中。在学校或者幼儿园,老师也会安排各种慈善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在遇到重大灾难时,民众都会自发组织救助活动。 在槟城的三年,我有幸参与了几次不同类型的慈善活动,也从中窥见本地的慈善教育。 家庭——带孩子去做义工或捐献旧物品 带着孩子一起做义工 很多家庭选择周末带孩子去做义工,可以是帮忙做饭、打扫卫生,也可以给老人或孩子们理发、组织游戏活动。有时会有几个家庭一起带着孩子,到孤儿院或者养老院去帮忙。我曾和朋友去过一个孤儿院,主要是给那里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并陪他们玩。孩子们非常开心,吃完饭,大家一起玩游戏。这些游戏也是去的家庭事先设计好的。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乐于帮助别人,带孩子们参与进来,用心去体会、感受,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其实,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当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行为就会成为习惯。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帮助他人的形式,比如照顾小区里面的流浪狗流浪猫,定期给它们喂食喂水;帮助邻居老人们拎东西,搀扶他们过马路等等。 捐献旧物品,自发组织救助活动 槟城有很多专门机构接收旧物品,有的专门接收小孩物品,有的接收老人物品。社交网络上也经常有慈善社团的义工,发帖告知急需哪些物品,民众如果有旧的,可以直接捐赠。 灾难之后,民众也会自发组织救助活动。前段时间,槟城遭遇台风,很多受灾家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除了官方的救助行为,民众也自发组织起来,利用社交网络召集志愿者、清理道路、救出被困灾民,以及提供帐篷、饮用水、食物等。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比空讲大道理更有用。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捐赠渠道,甚至还提供上门回收的服务。这是一大进步,或许自家孩子不感兴趣的玩具到另一个孩子手中就变成了宝。 不一样的生日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很多家庭都会给孩子置办生日会,邀请孩子的朋友到餐厅或者大型游乐场玩耍、吃饭。这一天,孩子也会收获很多生日礼物。在槟城,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让孩子过一个快乐又有意义的生日——去孤儿院或者养老院,甚至医院。这里的公立医院有的儿童病房(非传染病)可以随时去探访,只需要在门口签名即可。父母和孩子一起把礼物分成小份,带上生日蛋糕或其他食物,去和别的小朋友分享。 办生日会对很多父母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其中还免不了会有攀比的现象。如此大费周章,还不如选择和孩子去过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或许,孩子的下一个生日,大家都可以试试看!除了分发小礼包,也可以鼓励孩子给别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们在温暖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得到了温暖。 学校——义卖及课程渗透 学校是慈善教育的重镇,它们每年会组织几次义卖活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参与,比如做特色的菜肴或者手工艺品,在义卖当天销售。销售金额扣除成本,全部交给学校,用于慈善活动。父母们忙着做东西,孩子们会来帮忙看摊位、收钱、拎着小篮子四处兜售。 除了义卖,还有音乐会、运动会、慈善义走等活动,通过卖门票来筹集善款。 去年圣诞节,我女儿的学校便与一名家长合作,通过出售做圣诞卡片的材料来筹集资金,用于慈善。 除了组织慈善活动,幼儿园也会在一日生活或是课程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比如鼓励孩子每天储存一枚硬币,在月底带去学校。老师会用这些钱购买物资去帮助需要的人。 在国内,很多家庭也有每天存硬币的习惯,可能更多用于孩子买玩具或其他用品。其实,我们也可以尝试将这些钱用于慈善,去捐助需要的人。 除了帮助人,幼儿园还会教导小朋友爱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例如在“宠物”这个主题活动日,老师会请家长把自家的宠物带到幼儿园,让小朋友照顾它们一天。 除了家庭和学校,慈善活动在社会上也随处可见。在马来西亚许多超市、商店的收银处,都会设有一个捐款箱。上面标注了救助帮扶的对象,除了本国的儿童,还会有救助缅甸、印尼孤儿等。也许只是随手捐一两块钱或者找零的硬币,积少成多,最后还是可以帮助那些需要的人。 慈善,本来就应该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而父母也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播撒下这颗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