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5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7)06-0038-16 引言:从工党替代自由党上台执政谈起 20世纪英国政党政治史中,一个重大变局,是历时悠久的自由党被年轻的工党所取代。自由党的衰落是一个过程,前后达数十年。起初,有人以为自由党乃资深老党,大选中偶尔失手在所难免,以后还会重新执政。况且,就在1936年,自由党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支持和影响着政府的调控行为。①1942年,自由党官员威廉·贝弗里奇爵士隆重推出名为《社会保障和相关服务》的政府报告,展示了战后福利国家的前景,赢得极佳反响。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得以延续,意识形态领域保守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平分秋色。自由党前后多次参选,每次派出三四百名候选人,但胜选者寥寥无几,彻底失去了单独上台执政的机会。②1980年自由党与新建民主党合并,拥有三百年历史的自由党竟然名号不保了。 自由党的衰亡引起学界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论著汗牛充栋。遗憾的是,一些论著探讨自由党衰落和工党崛起的缘由时,忽略了对同时期保守党的研究,未将该党的保守主义理念和政策看作挤兑自由党出局的要素。20世纪英国三大政党的关系复杂微妙,触一动三。人们在探讨工党替代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缘由时,不仅要分析工党的强势,还应看到:保守党的政治理论的变化和政策更新,也是促使自由党衰落下台的要素。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学者对英国三大政党的政治观念,较多地使用了批判的武器,但深度剖析不够。而且,比较而言,中国学界对研究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和自由党的自由主义,着力多了些,对保守党政治哲学的考察则显得不足。还有,在论及英国三大政党政治观念的逻辑关系时,存在着一种政党和理论体系“一对一”的模式:③自由主义归自由党,保守主义归保守党,社会主义属于工党。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它们会有不同程度的交叉渗透。如在自由党的早期政治理念中,不乏保守主义的传统意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些保守党人开始接受自由主义。而在20世纪后期医治“英国病”的紧急关头,保守党的左翼则举起了新自由主义的旗帜。 中国学界对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不够深入的原因之一,在于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性研究不足。前一种的泛论式研究易导致教条化和程式化,且指向不太明确;后一种研究方式易就事说事,疏于理论分析和归纳提升。此外,还有一种缺憾,是中国学界研究英国政党意识形态时,偏重于各党代表人物的思想介绍,而忽略对各党政策和政纲的研究。其结论可能欠周严,不利于全面了解英国各大党政治哲学的真谛。 附带说明,本文所探究的保守党的“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含义要比“思想”(thought)、“观点”(view、viewpoints、opinion or idea)、“理论”(theory)等概念宽泛些,和“意识形态”(ideology)含义相近。它不仅包括多年来保守党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还将该党的政纲和政策视作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英文“保守主义”,分为词首字母小写(conservatism)和大写(Conservatism)两种。前者泛指英国社会意识和理念;后者多属保守党的意识形态,是本文探究的对象。笔者尝试用政治学和历史学交汇的方法,但因学力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 一、守成:保守主义的政治“本钱” 人们初识“保守主义”,会油然想到“保守”“固执”和“守旧”等含义。④保守主义者固执守旧,是因为现状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不希冀和追求别的未知而靠不住的东西。 研究英国保守党的保守主义最简便的做法,是对保守主义做顾名思义的理解。该党既称“保守”,自然会因循守旧乃至反动,欠缺自由主义的开明、主动和社会主义的激进,甚至缺少权威性的现代理论,缺少深刻系统的政治哲学代表作。历史上,除了保守主义鼻祖埃德蒙·伯克有一册《法国革命感想录》之外,其他如“保守党的第一位首相”罗伯特·皮尔,仅在大选之际发表了《塔姆沃斯宣言》;巧舌如簧的本杰明·迪斯雷里的新保守主义三项政策,只是偶尔出现于他的竞选演说中。⑤可见,保守党除了通过政策制定和宣传等方式展示其怀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倾向外,并未形成统一的政治哲学体系。人们若要寻找保守党和保守主义的“核心观点”,则会发现一些老生常谈的观念:对传统的眷恋,对英国君主制、等级制和国教会的维护,以及怀旧式的帝国情结等。 20世纪以来,英国保守党内外,阐释保守主义含义者络绎不绝。较著名的有这么几位:一是保守党政治家休·塞西尔(Hugh Cecil,1864-1958),他于1912年在《保守主义》一书中概括了英国保守主义的三项内容。其一是易于接受和容忍熟悉的事物,厌恶和拒绝变化,对未来不熟悉的事物持怀疑态度,并把这种心理提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另外两种是“王党主义”和“帝国主义”。前者是维护英国的宪法体制和帝国传统,包括了君主制、贵族等级体制、国教、权威和财产权等一揽子原则。后者则被阐释为“热爱国家的伟大和热爱其伟大的上下团结”。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