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楠,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吴佩婷,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林楠,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吴佩婷,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道德叙事。

原文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青年研究的日益发展,定量研究的数据模型不足以呈现和解释当下纷繁复杂的青年现象,而文学领域中的叙事凭借自身的实践价值逐渐走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视野。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为读懂青年、走进青年,提供一条认识、理解以及研究的有效路径和方法。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内在地含有三个维度,分别是青年研究视角从“问题本位”转向“青年本位”,青年研究范式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青年研究关系从“主体与客体”转向“主体间性”,这三个维度中叙事转向问题及其现实的实践路径值得探讨。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89(2017)04-0110-06

       一、青年研究叙事转向提出的缘由

       自改革开放之始,由于社会的转型、价值观的多元、青年诉求的多样、青年问题的复杂,青年研究日益繁盛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并进行学科建构,研究成果取得较大的进展。在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方面日益多元,研究方法特别是以随机抽样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核心的定量研究方法日趋成熟和完善。有学者指出,青年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学科建设为主的文献研究;三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用实证手段对青年状况进行宏观描述,并试图建立青年研究的指标体系的准规范研究。[1]20世纪90年代后,以量化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青年研究的常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数据模型等。

       然而,随着青年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定量研究的数据模型不足以呈现以及解释当下纷繁复杂的青年现象,而文学领域中的叙事凭借自身的实践价值逐渐走近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视野。叙事研究是研究者将自身的体验转化为在时间上具有意义的情节片段的一种基本方式。叙事将事件串联起来,从而使事件根据自己的时间位置和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而获得意义。[2]叙事研究有助于对青年达成整体的把握,对青年群体整体生活、态度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青年群体,研究者只有真正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才能真正理解青年何以成为如今的他们,进而得以增进对青年的本质认识。

       本文在当下青年研究领域中定量方式盛行、深层次的质性研究较为缺乏的研究背景下提出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以期为读懂青年、走进青年提供一条认识、理解以及研究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叙事其实就是一种理论建构的意图表现。在解释性青年研究当中,好的叙事不是将田野中的经验材料往理论的抽象框架里套,而是在对其行为、语言的“深描”中将个人、群体的行动逻辑自然而然地呈现,在故事中呈现理论。[3]本文所定位的叙事研究指的是在青年研究中以青年叙述的故事为载体,以青年现象为叙述的对象,以诠释青年语言行为意义为旨归,探索内隐于青年故事中的感情、态度以及价值观。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内在地含有三个维度,分别是青年研究视角从“问题本位”转向“青年本位”,青年研究范式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青年研究关系从“主体与客体”转向“主体间性”,本文分别论述了这三个维度中叙事转向的提出及其现实的实践路径。

       二、青年研究叙事转向的研究视角维度:“问题本位”转向“青年本位”

       (一)研究视角转向“青年本位”的提出

       自从青年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等国家政治活动,青年群体便开始成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青年研究是以青年群体作为人群研究对象的一个研究领域,开始于国家意识形态论证的现实政治需要。随后,青年研究即逐渐形成了以共青团组织为主要研究者群体、以政策性的研究倾向为研究落脚点的青年研究特色。由此,青年研究这一研究领域在形成之初到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都蕴含着浓厚的共青团以及青年工作的政治色彩,具有强烈的工作导向以及问题意识。就此而言,青年研究逐渐形成了“问题本位”的研究视角。从这一视角出发必然会导致一个认识论上的问题,即青年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侧重于国家发展和学科建构等相对于青年自身来说外在于青年成长的题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青年内在成长诉求的忽视,缺乏了以青年为主体的研究本位意识。

       由此,有学者为青年研究“问题本位”视角可以改进的方面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建议:青年研究须以青年为本,以青年为本是指青年的在场或出场,即研究者只提供平台,展示青年自身,而非研究者的意愿或主观判断。[4]而叙事意为讲述故事,叙事研究是对青年的故事进行解释性理解,可为青年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路径选择。从青年群体的自述中挖掘这一群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所形成的青年文化、青年现象、青年困惑、青年问题都可以在青年的叙述中找到痕迹。学界对于叙事研究属于质性研究具有共识,叙事研究对于探索青年现象、阐释青年的言行意义、发掘总体和深层次青年文化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倡导青年研究叙事转向在研究视角维度从“问题本位”向“青年本位”转变,即在青年研究中以青年为本,在青年的叙事中描述青年现象、揭示青年问题。

       (二)研究视角转向“青年本位”的路径

       1.描述青年现象,在青年的叙事中呈现他们的本真状态

       青年群体有其群体所具有的特征,其行为模式、思想逻辑、价值观念等都有其内在的生成和运行逻辑,通过青年语言、行为所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种青年群体的现象。青年现象以青年思想、言行为载体,立足于现实或者虚拟的生活世界,形成了青年生活世界的真实反映与其生存境遇的真实表达。然而,目前复杂生活的多维展现缺乏一种有效的呈现方式,有学者指出了这一个问题并就此提出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现实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行为关系及其随时间流动的变迁特征不是任何一种理论框架所能解释得了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只能通过“叙事”来接近、表达生活的真相。[5]现象学倡导“面向事实本身”“返回生活世界”,叙事研究受现象学理论的观照,提出通过描述青年现象去了解青年的本真状态。即是让青年自己去言说,青年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分享自己的感悟体验、反思自己的成长经验、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