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科技发展的目标,并于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于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R&D投入力度、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成为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尽管中国的自主创新投人与产出快速增长①,但以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为“TFP”)来衡量的技术进步水平却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甚至有回落趋势[1]。例如,张同斌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TFP从2004年的1.95降低至2011年的1.01,持续回落趋势非常明显[2]。同时,李政和杨思莹也证明中国大部分省份R&D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对此,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企业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将对此加以探讨,其重要性在于,如果确实存在这种非线性关系,那么在增大R&D投入的同时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政策以促进R&D资源在不同企业或行业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优化配置。如此,方能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与作用发挥。 回顾文献,现有关于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发。然而,囿于数据限制,现有文献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基于行业数据的研究[4-5],该类研究难以反映微观个体特征的作用。同时,现有微观层面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通常使用生产率、总产值等企业总产出层面指标,或者使用新产品产值、专利数等企业R&D产出层面的单个指标作为技术创新绩效的代理变量[6-8],而以上传统指标均无法准确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真实绩效,因而会产生一定偏误②;其次,所使用的微观数据集大都以规模以上企业作为观察对象,样本选择偏差极易造成模型估计出现偏误;此外,主要采用线性模型考察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线性关系,而忽略了实际中两者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这可能造成估计结果出现更大偏误。为此,本文将在上述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更加准确地探索企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与以往研究多使用行业层面数据不同,本文基于企业个体层面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地,我们使用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以下简称为“海淀园”)企业数据集,该数据集具有两个重要优势:第一,包含海淀园全部企业,即包含有大量中小微企业样本,可以避免以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忽略中国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③这一事实而产生的估计误差;第二,海淀园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里的企业自主创新非常活跃且R&D投入规模差异化明显,以其为样本探讨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典型代表性。此外,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还进行了如下拓展:其一,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计算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更好的测度指标——R&D效率,并以此替代专利数量等传统指标;其二,考虑到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阶段性变化,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并先后以R&D强度和企业规模作为门限变量来进行门限效应检验,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其三,考虑到行业异质性的影响,在全样本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按照行业特征分组进行子样本门限回归分析,以探讨行业特征对于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绩效增长悖论 技术进步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源泉,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国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期而进入了新常态时期,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技术进步速度减缓。如图1所示,在2000至2012年间,衡量技术进步率的主要指标——TFP增长率在整体上呈降低趋势,而中国的R&D经费支出却在迅速增加。这自然会引发人们的思考,为什么R&D投入大幅增加在维持或促进技术进步方面无能为力?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是技术创新绩效偏低,因而R&D投入规模的高速增长并不能持续有效推动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进步。也就是说,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并不是严格的正相关关系,而很可能是非线性关系。初步猜测,这可能与中国尚处于自主创新起始阶段有关,由于基础研究积累不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低,R&D活动还无法充分利用快速增加的资源投入。下面,我们将从企业层面入手来深入探讨R&D投入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前者影响后者的相应机理,以揭示技术创新绩效增长悖论背后的内在逻辑。
注:“R&D经费支出”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TFP增长率”数据援引自洪兴建和罗刚飞(2014)。“R&D经费支出”为主坐标(左坐标),单位:亿元;“TFP增长率”为次坐标(右坐标),单位:%。 图1 中国R&D经费支出与TFP增长率(2000-2012年)图 Chen和Chien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9]。在企业开展R&D活动的初期,相关经验与积累较少,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与探索才能取得成效。特别地,处于R&D初期的企业其R&D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性研究工作[2]。此时的R&D活动投入多产出少,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并形成实际生产力。并且,研究工作越基础,其对相关资源投入的需求就越多,同时这类研究也存在较大风险。如此,将导致初期的R&D活动不具有规模效应,在这一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可能随着R&D投入的增加而趋于降低。随着R&D活动的持续开展,其规模效应将逐渐发挥作用。相应地,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会随着R&D投入的增加而提高。而当R&D活动进行到一定规模或程度,R&D投入以及R&D活动的边际报酬将递减,这在瑞典、日本和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已得到证实[10]。因此,R&D投入继续增加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会呈现出微弱降低趋势。也就是说,随着R&D投入的持续增加,技术创新绩效将经历非线性变动。由此,可提出本文有待验证的第一个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