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的协调新理念,要求拓展区域和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形成发展的创新动力。Barro等认为持续的创新、地理上的不均衡发展,已经成为需要解释的经济常态[1]。随着中国创新驱动和区域协同战略的深入实施,不同地理单元为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积极寻找具有互补优势的跨界(地理边界、学科边界、产业边界)合作伙伴,开展协同创新。与企业战略联盟利益分配(微观)目的不同,区域合作更强调产业经济增长宏观目标,有效的协同机制是区域产业后发优势培育的关键路径。王铮等提出创新网络是第三地理本性(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设施)显现的观点[2]。区域创新网络(RIN)是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其微观上是区域内外企业、大学和研究所等主体开展协同创新的“纽带”,宏观上则是地理邻近、社会邻近等区域协同(连接)机制(如地理文化)耦合作用的系统效果,不同的区域协同机制(如偏好地理邻近、偏好社会邻近)必将引致迥异的产业发展态势(如产业空间集聚或分散),进而影响产业经济增长。因此,从区域宏观视角探究RIN内外协同(系统)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创新网络的区域协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区域内主体的协同创新问题。这类研究以创新学者为主,突出地理边界内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的知识流动与战略联盟,达到有效利用区域内部创新资源统筹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目的,主要包括网络内部要素协同和网络结构协同两方面研究,如王玉梅等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内部主体、战略、技术创新过程、资源、环境等要素间的协同创新关系,揭示协同创新发展规律[3];曹霞等运用协同学和博弈论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合作关系网络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协同演化问题[4];X Xie等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创新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关联强度和网络中心性等(结构)协同因素对企业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5];张秀萍等分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新网络结构及特征,发现不同主体参与创新的协同规律[6]。 (2)区域间的协同关系或区域协调问题,则以经济地理学者的研究为主,注重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发展下的区域同质性竞争与重构现象,以期利用区域间资源溢出实现区域群(或块)平衡发展,主要包括基于地理邻近性的区域间知识、文化等资源溢出协同和基于社会邻近性的区域间创新合作(网络)协同两方面研究。如邢建军和李洋认为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不仅能够带动区域要素的协同,还能推动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外创新网络间知识资本的流动和传递,产生区域之间的互动协同作用[7];MA Maggioni等认为知识不仅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产业集聚区、卓越中心和技术先进地区)研究网络内流动,也在区域间网络流动[8];刘国巍运用ESDA方法验证了创新网络结构资本存在空间溢出现象,发现地理邻近性下的区域政治、文化、制度驱动和社会邻近性下的网络组织学习、模仿是溢出的主要动因[9];MD Maggio等认为地理邻近是一个依靠资本和知识密集的溢出而影响创新网络协同的关键因素[10];LR Bergé进一步探讨了网络如何与地理互动的问题,发现地理(邻近)具有促进网络传导效应的功能,而网络接近(相似)也会影响区域间的合作[11];朱凌基于中国高校联合发明专利分析省际区域间的创新合作网络协同状况[12];J Yoon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剖析韩国省际区域间合作发明网络,据此量化韩国的创新景观,揭示区域间的创新合作协同态势[13];R Huggins等基于英国各地区经验数据的创新网络分析,发现区域间网络结构及其产生的网络结构资本存量,影响(最具创新性和经济发达的)区域创新发展[14]。 综上所述,学者们明晰了RIN区域内要素协同和网络结构协同态势,并基于地理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探究RIN区域间知识溢出协同和创新合作协同态势,但鲜有学者从区域内、间的整合视角开展相关研究,据此剖析RIN区域协同系统运行的“黑箱”机理。同时,关于产业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投资、信息化、科技投入和专利等影响因素方面[15-16],鲜有学者从RIN区域协同视角解释产业经济增长,故研究RIN区域内、间协同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基于此,本文以RIN区域协同为切入点,以其影响产业经济增长的效率为主线,在动态系统论的基础上,构建地理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耦合的动态空间权重矩阵,并据此设计模拟实验参数,利用空间随机前沿模型探究和验证RIN协同影响产业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和效应,为区域产业(布局)政策制定提供帮助。 1 研究框架及基本假设 RIN的开放性表明区域网络边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7]。对于区域内部而言,RIN是一定地理区域内产、学、研等创新主体获取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18];而对于区域外部性而言,RIN则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的开放性系统(跨区域协同网络节点)[19]。宣烨认为区域协同是指各区域之间由于初始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在效益最大化的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有序的分工合作使得区域内所有协同主体整体利益最大化,进而实现区域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20]。据此,本文认为RIN区域协同是指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所等(微观协同主体)创新主体为节点、以合作为连边构成的各RIN(中观协同主体)之间,通过技术、知识和物质(市场驱动、行政驱动、合作创新)直接或(资源溢出、信息扩散)间接交换,形成区域整体1+1>2(宏观协同系统)协同效应的过程,以达到使区域内所有协同主体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RIN区域内协同是微观协同主体之间多元、融合、动态、持续形成区域创新网络的自组织过程,而RIN区域间协同则体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地理邻近的中观协同主体
和
之间文化、知识和资本等有形或无形资源空间溢出、转移和扩散的耗散过程,体现了区域间的溢出协同;第二、具有合作关系(社会邻近)的中观协同主体
和
之间的协同创新过程,体现了区域间的合作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