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维范式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治国,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讲师。山西 太原 030006

原文出处:
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现代性批判理论是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威廉斯、吉登斯和哈维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以时空结合作为逻辑起点,采取“从下到上”的思维路径,坚持兼容并蓄的理论取向,展开了对现代性社会的分析与批判,建构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这种思维范式凸显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内涵的深刻理解,对人民史观的坚定继承,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关注与对复兴社会主义运动的强大信心,体现了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整体性、现实性、时代性与开放性,为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增添了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与话语力量。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字号: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表现为发展与危机并存,物质文明与文化迷失同在。这引起了人们对现代性性质的进一步思考。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揭示了当代人们遭遇到的各种层面的危机,并设想了走出现代性危机的途径。这一理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视角与内容,又吸纳了最新的社会问题与理论方法,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现实性与包容性,因而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与方法论特征。本文以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思维路径与理论取向等内容为线索,探析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思维模式的特点,以此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逻辑起点:时空结合

       时间与空间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康德将时空视为先天知识原则的“感性直观纯形式”,把时空统一于主体的认识之内;机械唯物主义坚持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主体活动无涉,彼此之间也无关联;马克思则在实践基础上将时间与空间统一起来,将时空纳入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但是在分析现代社会形成的过程中,马克思重点突出了时间维度的优先性,社会基本矛盾、价值、剩余价值、劳动时间等概念都包含着丰富的时间内涵。经典社会学理论也具有偏重时间维度、轻视空间维度的思维特征。正如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所言:“马克思、马歇尔、韦伯和迪尔凯姆等人在考虑时间、历史与空间、地理的问题时,总是优先考虑时间,往往将空间和地理视为无关紧要的静态语境或历史行为发生的地点……马克思未能在自己的思想里建构起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地理或空间的观点,因而破坏了其政治视野和理论。”[1](P141-143)上述理论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导致了空间转向的出现,空间范畴也逐渐成为分析现代性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因此,时空结合范式就成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要分析工具与发展趋势。这样,“将历史的建构与社会空间的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将历史的创造与人文地理的构筑和构形结合在一起”,[2](P17)就成为现代性批判的主要语境与逻辑前提,“任何驾驭现代性经验的企图,都必须从这个最终发源于时间—空间的辩证法的观点出发”。[3](P123)由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就将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在思想文化、政治制度与空间生产等领域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分析与批判。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将时空一体的内涵寓于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础范畴之中,将时间与空间视为现代性生成与存在的基础维度。情感结构即“一个时代的文化,是时代里的鲜活经验”,[4](P57)作为威廉斯现代文化分析的核心范畴,蕴含着丰富的时空属性:在时间上,它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人生经历与感觉;在空间上,它与社会结构具有内在默契性与同构性。这样,现代文化空间作为各种情感结构的综合体,就包蕴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心理。“时空延伸”这一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基础范畴则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时空一体的思想,揭示了时空的抽象化对于商品生产的动力功能,突出了时空维度在现代性制度形成中的根本推动作用。哈维提出了“每个社会形构都建构客观的空间和时间概念……并且根据这些概念来组织物质实践”[5](P377)的思想,并建议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以此作为现代性地理空间批判的逻辑基点,从而凸显了将历史时间性与地理空间性有机结合作为理论基点的思维方式。

       在时空一体化的逻辑基础上,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深入分析了现代性社会的展开过程与内涵的丰富性,展示了一幅现代社会生成、发展的历史画卷与充满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空间景象。威廉斯根据情感结构将空间共存的多种文化划分为过去时的残余文化、现代时的主导文化与将来时的新兴文化。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在时间上是继起的,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性质上是异质多元的,在关系上是对立统一的。在现代文化语境中,主导文化即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对残余文化(乡村文化和现代主义)与新兴文化(工人阶级文化)进行时空上的压制与收编,企图将它们纳入资本运行的逻辑;其他文化形式既有屈服,也进行顽强的抵抗。现代文化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斗争与结合中不断发生时空的转化而内在展开的。吉登斯通过“时空延伸”的两个方面——时空分离与脱域——阐述了现代性制度展开的总过程。以吉登斯之见,时空分离指的是时间摆脱了具体空间的限制,“虚空化”为抽象的标准时间,空间也抽象化为一种地域符号。“时间、空间商品化过程及其分化,是促成资本主义社会里日常生活关键性转变的主要力量。”[6](P131)这表明,标准时间与空间的形成从根本上促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脱域主要指社会关系抽离了具体语境,重新在“无限的时空范围内再度连接”,[3](P18)从而形成了象征标志(货币、权利和语言)与专家系统。它为现代资本主义提供了通用的规则与工具,为工业主义、监控体系与军事力量准备了物质手段与符号工具。随着时空延伸的深化与发展,现代性制度最终跨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走向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标准制度体系。哈维提出了“时空压缩”与“时空修复”的概念,以此说明资本主义在现代时空范围中的内在进程。“时空压缩”表明“资本主义的历史具有在生活步伐方面加速的特征,而同时又克服了空间上的各种障碍,以至世界有时显得是内在地朝我们崩溃了”。[7](P300)而资本的“时空修复”过程,即“通过时间延迟和地理扩张来吸收资本盈余”,是与“时空压缩”是相辅相成的,主要通过投资长期资本项目或社会支出进行时间转移与延迟,通过开发新的市场进行空间转移以及二者的结合来消解积累盈余。这样,资本主义通过时空修复实现了在时空维度的重新调整,维持了资本主义运行的前提条件。

       在时空结合的逻辑基础上,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指出,在现代资本展开的过程中产生了时空不平衡性,这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威廉斯揭示了现代文化在时空方面的不平衡性,并指出这种不平衡是维护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统治性与认同性的重要因素;吉登斯则指出了时空不平衡恰恰是现代性制度进行时空延伸的产物,是资本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虚空化”的结果,也是现代全球化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哈维则说明了正是现代性社会空间—时间的不平衡才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而时空关系调整,“不仅常常破坏先前时空体系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实践”,[8](P275)而且生产了新的时空不平衡。实际上,这是一种以未来时间换取当前时间,以新的市场深化旧的市场的过程,背后反映的却是资本主义的时空霸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