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护犊子”,是宝爸宝妈交流圈子里槽点多、争议大的话题之一。遭遇“护犊子”的家长,往往会令一些家长感到气愤而无奈。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了,家长依然是非不分地非要给孩子辩解,这样“护犊子”的家长,真的好吗?遇到“护犊子”的家长,该怎么办? ●盲目“护犊子”的影响 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保护孩子也是义不容辞的。但保护孩子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帮助,而不是盲目地护犊子。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亲子夏令营中,老师分发给每个孩子一包单色木棍,用于体验搭建游戏,但每个小朋友拿到的颜色不同。明明分到的是红色木棍,他特别想要壮壮哥哥手里的蓝色木棍,便跑过去抢壮壮手里的木棍。起初壮壮并没有理会,只是护着自己的木棍没有给他,但几次过后,壮壮不耐烦了,在明明抢自己东西的时候,一把将明明推倒在地。明明哭了,明明妈妈看到后很气愤,直接冲到壮壮面前,让壮壮跟明明道歉,壮壮不满地说:“是他先抢我东西的。”可明明妈不由分说就拉着壮壮去找壮壮的家长理论,说壮壮以大欺小,要求壮壮跟明明道歉。壮壮妈妈也很气愤,觉得明明妈是在无理取闹,结果两位妈妈吵得不可开交。 在这个案例里,明明先抢了壮壮的东西,引发了冲突。在冲突发生后,明明妈没有问清缘由,只是看着壮壮比明明大,明明坐在地上哭了,就认定壮壮欺负明明,气愤地找壮壮家长理论,要求壮壮道歉。在这里,妈妈先入为主地认为明明年纪小,容易吃亏,容易被欺负。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明明妈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不够客观,是对明明的过度保护。这个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是:他太小了,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来帮他解决。而对明明来说,他“抢东西”的不当行为并没有得到纠正,出现冲突后也没有学会如何解决,只用哭的方式引起了家长的注意,这样处理以后,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明明还是不知道正确解决的方法。 明明妈妈这样做,不但帮不了孩子,还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另外,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胡搅蛮缠,也会给孩子树立一种不良示范,助长孩子不正确观念的形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也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问题是成长的阶梯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冲突,如何解决问题和冲突是孩子也更是成人要学习的重要本领。 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摆正心态,正确看待孩子间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冲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好事,只要引导得当,就会是孩子成长的好时机。适当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促进孩子自我成长,不断增强孩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呢? 1.让孩子充分表达 鼓励孩子尽量多地用语言表达,描述清楚当时,的情况。听孩子的描述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更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要让孩子了解到在冲突之后有各种情绪(悲伤、委屈、不开心)都是正常的。例如上述的案例,明明的家长可以说:“看起来你很想要哥哥的木棍,你可以说一说你的想法吗?”壮壮的家长也可以问壮壮:“你看起来很委屈,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这样孩子就会充分地描述情形和感受,孩子说的越多越有助于你去了解冲突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指明不恰当行为 跟孩子解释清楚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并找出解决方案,按照不恰当的行为先后,互相道歉。 孩子如果被欺负就要给孩子提出解决方案,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办。解决方案有很多,比如:远离那些爱打人的孩子、轮流玩玩具、用语言来解决冲突。 如果你的孩子是经常主动制造冲突的那一个,也要告诉孩子解决方案。如果他们只是喜欢别人的玩具,可以请别的小朋友与他们一起玩。如果他们也特别想要某个物品,爸爸妈妈可以给他们买,但是不能随便动手打人或者骂人。 具体到这个案例里,明明的家长应当告诉孩子,抢东西的方式是不恰当的,想要得到别人的东西,需要得到所有者的允许才可以。如何得到允许,这个环节是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找到的。比如,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用什么方式来得到别人的允许,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导孩子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比如:有的人会通过联盟的方式,几个人凑在一起玩,这样就几种颜色都有了;有的人可能会使用交换的方式,这些都可以借鉴。 壮壮的家长应当告诉壮壮:当自己不喜欢对方的行为时,需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用动手的方式。 3.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间起冲突的大多数原因都是在争抢某个玩具或者争夺对某件事情的决定权。所以,如果孩子确实有自己的想法,没办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决定,不要强迫孩子改变。 如果你的孩子在某个瞬间不喜欢分享,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可以通过提出建议来帮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分开玩、轮流游戏或者转移注意力。 4.教会孩子做好后续处理 如果冲突的矛盾点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发生冲突后,在大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却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就像成人和自己的密友吵架一样,吵架之后会带来很大的痛苦,这才是真正的冲突。而当时为某个玩具、某个话题吵架,这件事本身其实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冲突是孩子想要试图去了解另一个孩子的情绪、想要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这是成长开始的地方,也是磨合开始的地方。这时,孩子确实需要安慰和帮助来解决刚才发生的事情,但是孩子更需要家长参与讨论以后遇到这类事情怎么办,自己的情绪要怎么处理,孩子要如何启动自己的应急机制在没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解决冲突之后的情绪调整……正是在化解冲突的过程中,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