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话痨”宝宝过过招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做父母的都喜欢自家宝宝伶牙俐齿,因此在学语阶段会不断鼓励宝宝说话,生怕他毫无回应。但突然有一天,宝宝的话匣子一下子关不上了,整日滔滔不绝,父母也会担心:宝宝这是变“话痨”了吗?

      一般而言,当宝宝学会说话之后,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语言演练,已经能很流利地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了,同时语言逻辑也在逐步加强。此时宝宝说的话会突然变得多起来,几乎一整天都在不停地说,简直成了“话痨”。但父母不用担心,这是宝宝语言发育阶段中的正常现象。

      宝宝的“话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现为他一个人的“演讲”,即自言自语,宝宝会忽然对着一本书,或者一个玩具,唠叨个没完;另一种情况则表现为他想与别人进行互动式的对话,尤其喜欢问为什么。针对这两种现象,父母要学会区别对待。简而言之,前者要置之不理;后者却要积极回应。

      不要打断宝宝的自言自语

      宝宝的自言自语是一种半开放式的、自我的语言练习模式。一般而言,语言是一种开放式的互动,即你一言我一语。但宝宝的自言自语只需要自己说,并不需要别人参与和互动。那一刻,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所观、所感之中,不由自主地把刺激源对他的语言刺激而形成的语言符号叙述出来。因此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说出什么。这是一种单方面的语言表达,他并不介意有没有他人给予回应。

      此时的正确做法是不要轻易去打断宝宝,哪怕他讲的是错的,无厘头的,都无关紧要。父母的贸然打扰,会打击宝宝说话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打断了他当时语言思维的连贯性,而且还干扰了宝宝专注力的养成。面对宝宝的自言自语,父母只需要做个安静的倾听者即可,做到不打断、不嘲笑。

      积极回应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个阶段:每天追着父母问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此时不要觉得不耐烦,不要粗暴地拒绝回答,而是从宝宝成长的角度去思考。

      幼儿时期的想象力是发散式的,像万花筒,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与大多数成人的固定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对待宝宝的好奇,就要以一颗理解的心,去接纳宝宝的“小问号”,耐心地去帮他答疑解惑。宝宝喜欢问为什么是一件好事,这能促进他的思维发展,也锻炼了口语表达。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千万不要敷衍宝宝,否则会在无形中打击他的积极性,影响他的想象力发展。针对宝宝五花八门的问题,家长要做到有问有答,分门别类地对待。

      类别一:对于知识性的问题,要耐心给宝宝讲解,这也是拓展宝宝认知能力的学习契机。

      类别二:对于童话味十足的幻想类问题,不妨用童话的方式与他互动,比如宝宝问:“太阳是用胶水粘在天上的吗?”家长不妨顺着他的童话思维,回答:“是啊,太阳就是用胶水粘的,那万一它掉下来怎么办呢?”这样,又给宝宝提出了问题,激发他新的思考。

      类别三:对于一些很贴近生活的问题,可以鼓励宝宝一起去探索答案。比如宝宝问:“种子是怎么发芽的?”父母此时可以找来种子,和宝宝一起种,让他自己去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