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商业社会对陈洪绶画风的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菡薇,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王菡薇,女,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原文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晚明浓郁的商业社会氛围对陈洪绶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陈洪绶受教育环境影响,积极读书仕进却屡遭打击,仕途不顺和经济困顿导致其不得不以底层文人的身份投身于商业书画的创作中。但陈洪绶始终秉持着文人风骨,使得他的绘画没有完全迎合市场。晚明江南城市的富裕奢华提升了书画作品的需求空间,为了生计,陈洪绶不仅从事书画买卖,而且积极参与用于图书插画的版画制作。陈洪绶绘制的版画作品不仅为版画带来了文人气息,同时他也从版画中吸收了新的绘画方式。通过融汇古今,陈洪绶最终形成鲜明的个人绘画风格,在晚明画坛中独树一帜。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J120.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7)05-0141-05

       陈洪绶虽然以画闻名于世,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多少心理上的成就感,他始终以文人自居,读书仕进、报效朝廷是他人生的主要目标。我们从他所处的教育环境和人格养成的背景来看,他“性喜奢靡,生长在华胄”[1]28。陈洪绶祖父陈性学官至布政使,父亲陈于朝中了秀才之后屡试失败,在三十五岁抑郁而终,其时陈洪绶年仅九岁。生于官宦之家,陈洪绶自小就被寄予厚望,也承担着考取功名、入朝为官的沉重负担。“年四岁,就塾妇翁家”[1]592,妇翁即指来斯行,陈洪绶自幼便一直跟从来斯行学习,也娶了来斯行的女儿为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来斯行对陈洪绶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来斯行在陈洪绶心中的形象是:“不欲傲世,而高情远举,俗自不可以得错处,以故少年有恃才狂士之称。每自喜志大遇迟,当老其材,数与市中小儿攫饮食,醉后辄披发长啸。”[1]20作为陈洪绶心中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来斯行的一举一动对他的影响不容忽视。来斯行六十大寿时陈洪绶写《寿槎翁先生六秩序》曰:

       闻先生少时游学四方,从之者贽百金,先生无私财,归之先君子,以给养诸兄弟。弟兄有谋独爨者,先生破其釜,此先生之道也。先生著书有《论语颂》《拈古颂》《大小乘》《史乘》《家乘》诸篇,此先生之雪也。当山东盗起时,先生数月悉平之,此先生之绩也。[1]28

       这里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个方面不仅是陈洪绶对来斯行的事迹评述,也是陈氏心中人生目标的远大抱负。自小读书的陈洪绶,怀着经世济民的理想,加上官宦家庭的压力,在中年以前是十分热衷于仕进道路,“正月终妄想进取,读书东廊。山色朝暮,竹树声色……早闻钟鼓辄起读,晚闻之则罢饮”[1]28。尽管刻苦读书,他的仕进之路却很不顺遂。陈洪绶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考取诸生,之后天启七年(1627年)、崇祯十三年(1640年)参加科举考试,均乡试落榜,没有考中,这对于陈洪绶的打击非常大:“羞我年三十,为文未成篇。酒味颇有得,功名罔计焉。”[1]49止戈于诸生身份,使得他相当惆怅,在崇祯十三年(1642年),他捐赀入国子监,后召入为中书舍人,受命临历代帝王像。同一年,朝廷命他为内廷供奉,专职作画,但这显然无法实现其心中的政治抱负,故而陈洪绶推辞不就,三个月后返回了家乡。

       历来入宫的职业画家,其绘画的主要目的是为皇室服务。尽管在绘画技巧上职业画家的技术高于文人画家,但是职业画家的作品中由于缺乏画家本人的独立意识与精神,受到文人的诟病。“不敢事苟且,谓人以可欺。欺人得钱财,生平窃耻而。画故难急就,宁费日与时。”[1]374从陈洪绶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为了生计不得不作画换取金钱,他仍然用严谨的态度来完成作品,这是因为他自始至终是以经世济民的士大夫使命自期。虽然精湛的画艺使他受人激赏,并以之为职业,但这并非他的本意,其对生活的困苦也深感无奈,曾言“饱食糙米饭,书画一两纸。恐人呼废人,聊如此而已。”[1]189

       政治失意或不以仕进为志向的文人,依靠书画买卖作为谋生的方法,书画交易便成了文人与富商们互动的过程之一,彼此各取所需并互相影响。在这一点上,“陈洪绶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晚明世人的尚‘奇’心理,并总能够找到体现时风特点的方法,创作出符合尚‘奇’时风的作品”[2]92。

       陈洪绶长期拥有的诸生身份,在晚明属于士绅阶层的下层,是极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从经济上看,不仅享有政府所规定有固定的生活来源,还有“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的权利[3]21,这种优免权的存在,也说明了诸生与平民之间的不同,是特权阶级。在社会交往方面,诸生能够同时得到百姓与官员的礼遇与优待:在百姓眼里,诸生是有知识并识礼之人,容易沟通;在官员眼里,诸生是官员的后备人员,便于交往。基于此,诸生也就需要有自身的体面生活,他们上交官员,下结百姓,在社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在舆论及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

       陈洪绶享受了诸生的优待,他的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学田,但由于官方的赈济与学田收入极少,不足赖以生活。而他虽然还有一部分祖田,所得亦不会太多,“当父殁时,绶方九岁,累世家资,悉兄绪操管鑰,恐弟分所有,谋所以戕害之者无不至……(陈洪绶)乃悉让所以,徒步走山阴道上,税一廛就居焉”[1]587。而且,陈洪绶共有六子二女需要养活,其家庭负担很重,所以仍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经济困境,他曾自题曰:

       廿口一家,不能力作。乞食累人,身为沟壑。刻此聊生,免人络索。唐老借居,有田东郭。税而学耕,必有少获。集我酒徒,吝付康爵。嗟嗟遗民,不知愧作!辛卯暮秋,铭之佛阁。[4]5

       “作品来自艺术家的活动,是通过艺术家的活动而产生”[5],陈洪绶并未成为彻底的职业书画家,其绘画也并没有完全流于市场交易行为,其文人风骨一直留存,不愿意为豪强作画,即使对方付给相当高的报酬。他厌恶被人利诱与胁迫作画:

       章侯虽以画为生,性癖简不羁,尝与所亲窶贱或优俳狎游之徒,谐谑杂坐,一杯在手,画无吝色。及意所不可,即强有力者尊礼,以金帛厚啖之,不可得,颇似郭恕先遇岐亭富人时也。嗟呼!章侯家酷贫,其致行若此,今人但知其画耳。[6]

       文人画家的生活可分几个层次:入仕为官、成为官家的幕僚、开私塾教学生、纯粹以兜售书画为生。陈洪绶作为诸生,也就不同于平民的职业书画家,诸生入学之后,需要面临必须的课业学习与考试,不可能同职业书画家那样花大部分时间用于卖画为业。“吾少好读书属词,今独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尔宜深戒,勿习此艺”[7]169,与阎立本一样,陈洪绶本人也不会认为自己是职业画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职业画家一直有着歧视的心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