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三变”,开启沟通之门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作为一名在幼儿园工作十余年的教师,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就开始畅想着等他入园后一定做个十全十美的家长。可是,孩子去年入园进小班后(不在我园),我就常常在家长和同行之间艰难地切换所扮演的角色,曾经振振有词、掷地有声的论调和方法,在见到孩子老师的那一刻便飘入风中。开家长会时坐在一群妈妈中间,对老师的提议有时心里也会嘀咕,但仍然是百分百地照做,与老师的聊天也总是脱不了俗套,交流的主题无外乎吃喝拉撒睡……

      裹上“家长”的外衣之后,我便开始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角色,我变得更加能够理解家长与老师沟通时的种种心态和内心活动。

      一位妈妈和我说过,她本身很胆小,从小和外人说话就会脸红,见到一切类似于老师的“权威者”都胆战心惊,因此她逃避和老师交流。一次,孩子问她:“妈妈,为什么你不问问老师我今天升旗时候的表现呢?”她这才诚惶诚恐地带着孩子站在老师面前。看到孩子叽叽喳喳地和老师说着升旗时候有趣的事情,她才放松下来。也是从那时开始,她决心为了孩子必须改变自我,成为孩子心中的合格妈妈。

      不少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其实,与老师沟通,也是需要学习的。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成长蜕变的过程。

      第1变 态度,从躲闪到主动

      记得我初中开学第一天,开完家长会,很多家长留下来围在几个任课老师旁边提问题,或者听老师说一些注意事项。我的一个好朋友的爸爸还拿着小升初的分数问老师一些问题。可是我爸爸开完家长会后拉着我就走了,理由是“人多,老师听不过来”。爸爸的不主动给我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老师很快记住了我的那个好朋友的名字,而对我的名字,开学之后很长时间了,他还依旧疑惑地叫“刘什么同学来着”。

      现在,我很理解爸爸不想拥簇到老师跟前问长问短的心理。但是,我想告诉家长朋友,其实老师也是“常人”,尤其是幼儿园老师,更多的是简单、纯真,亦如广大女性具有的普遍特质一样,喜欢畅谈、交流,因此,当您有问题想与老师沟通时,可以“主动”一些,不必躲躲闪闪。

      开学初或学期末开家长会时,可以主动问老师一些有关班级事务或孩子的问题,如“宝贝可喜欢来幼儿园了,进步特别大,尤其喜欢吃咱们幼儿园的炸酱面,我们家长也想学怎么做呢”。来园或离园时,可以主动和老师说一说孩子这一两天在家中的表现,如“孩子昨天晚上回家就给我们演示了一遍老师教的科学小实验,真有意思,孩子说要和老师学习更多的科学小实验,变成魔术师呢”。班中组织大型开放活动时,可以主动协助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摆放桌椅、搬运道具器械、照看父母不能参加活动的其他孩子,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宝妈工作非常忙,尽管她很少有时间接送孩子,但在微信群中却非常活跃:开学初链接“幼儿名字贴”淘宝网址,以方便大家;九月初录制了熬制酸梅汤的视频,鼓励大家多给孩子喝自制的饮品;流感季节,她会分享如何让宝宝不生病的方法;周末,她会分享亲子游玩的好去处,还时不时把宝贝在家分享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写出来,夸赞老师教育有方。

      家长这样主动的沟通,与老师保持联系,老师们是真诚欢迎的。因此,曾因各种理由不能“主动”迈开脚步的宝爸宝妈们,不必再踌躇犹豫了,“主动”是对现状的改变,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更是为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作润物细无声的榜样示范。

      第2变 时机,从事后到事前

      我们都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但在家园沟通过程中,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与老师进行沟通的。

      我曾带过一个患有癫痫的孩子,在填写孩子情况问卷时,妈妈有意隐瞒了孩子的病情。一次孩子午睡时发烧出现异常,四肢抽搐,把午饭时吃的汤汤水水都吐掉了。我急忙把孩子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完,妈妈才吞吞吐吐地把实情说出来。当时我抱孩子打车去医院担惊受怕的情景,至今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很多事情,尤其是关系到孩子身体状况的事情,家长一定要提前和老师沟通,不能遮掩和隐瞒。

      事前沟通,既能让老师有所重视,又能让事情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发展。我在大班时带过一个孩子叫珍珍,她对数学很抵触,尤其对于书写数字和10以内的计算。妈妈得知大班后半学期主题是幼小衔接,就提前和老师商议策略,决定以正面强化为主,让孩子爱上数学。练习写数字时,其他孩子写3个“1”,她只写一个,并且对老师说“我只想写一个数字”,但老师还是夸奖她“写得很工整,纸面很干净”,同时给予小印章奖励。慢慢地,孩子不再抵触数学了,甚至画画的时候还用数字来装饰画面。

      因此,不管是饮食、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与人交往等,只要是家长关注的问题,都一定要在事情发生之前就与老师沟通,这样才有助于建立轻松愉快的家园关系。

      第3变 内容,从琐碎到核心

      家长最常和老师说的话有:“老师,麻烦您今天提醒孩子多喝水,上火了。”“老师,幼儿园蚊子多,您看着点,别让孩子被蚊子咬了。”“老师,他上课动来动去的,您多管着点。”等等,归纳起来,无非是提醒老师多照顾孩子的生活,约束孩子遵守纪律,为孩子争取一些“公平”。

      其实,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其行为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家长虽然不能完全懂得孩子年龄特点等专业性术语,但只要家长掌握“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家长不插手”这一原则,那么交流的内容就能有的放矢,解决真正的问题。小班家长多关心一下孩子的生活方面无可厚非,但是中大班家长就不需要将关注点还停留在吃饭喝水等生活小事上,与老师沟通的话题不能再以生活为主了,而是要更加关注孩子社会性交往以及学习品质的养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