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7-06-020 自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实施支持与保护基督教的政策之后,基督教会的地位日益提高,基督徒人数不断增加,基督教逐渐成为拜占庭帝国社会生活中的主流宗教,但与1-3世纪基督教早期传播过程中一样,教会内的异端①运动依然此起彼伏,出现了各种与主流观点歧异的思想,引起了各种争端。4世纪初,由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教会内部发端的阿里乌派(Arianism)②争端曾困扰了基督教会与拜占庭帝国超过大半个世纪;阿尔卡迪乌斯(Arcadius)皇帝时期,教会内部曾出现导致君士坦丁堡主教约翰下台的金口约翰(John Chrysostom)③争端;在塞奥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时期,又发生了聂斯脱利争端,这次争端是围绕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Nestorius,bishop of Constantinople)而起,聂斯脱利的支持者与追随者则在争端中得名聂斯脱利派(the Nestorians)。与前两次争端相同,聂斯脱利争端不仅在教会中造成分裂,也导致了对立双方的暴力冲突,并由此造成社会混乱。 关于聂斯脱利争端,5世纪教会史家苏格拉底(Socrares of Constantinople)的《教会史》是我们目前所拥有的最集中、丰富的史料[1](P169,P170-172)。6世纪史家埃瓦格里乌斯(Evagrius)在其《教会史》第一卷中也记载了聂斯脱利争端,并描绘了聂斯脱利遭到放逐后的情况,但对聂斯脱利在君士坦丁堡主教任内的行动则着墨不多,只叙述了他与亚历山大里亚主教西里尔(Cyril of Alexandria)的神学争论[2](P8-25)。此外,聂斯脱利本人也有著作传世,其中对聂斯脱利争端的细节以及双方的神学观点有详尽叙述,但其中也未提及他在君士坦丁堡任职期间的其他事件[3](P96-380)。就聂斯脱利而言,他自然认为自己是受到陷害的正统派,而西里尔的观点则属异端[3](P334-335),并声称西里尔派的异端观点导致了战争与瘟疫的爆发[3](P363-365)。5世纪教会史家苏格拉底虽对聂斯脱利造成教会分裂极为反感,但他认为聂斯脱利并非异端,宣称他“毫无来由地担忧只不过揭示了他极为无知”[1](P171)。埃瓦格里乌斯则站在正统派立场上称聂斯脱利为“异端”和“渎神者”[2](P9)。此后拜占庭史家在此问题上大都接受埃瓦格里乌斯的判断,并认为聂斯脱利的下台是由于其神学观点[4](P71)[5](P15)。 聂斯脱利的神学观点是否违背了尼西亚会议规定的正统教义,历来存在争议。在国外学者中,奥尔森(Roger Olson)认为西里尔对聂斯脱利的批评言之有理[6](P225)。安纳斯托斯(Anastos)认为聂斯脱利是个伟大的神学家而非异端[7](P140)。在德国著名教会史家毕尔麦尔(Bihlmeyer)与提克肋(Ttichle)在傅恩克(Franz Xaver Funk)的《教会史教科书》基础上编成的《教会史》[8](译者序,P1)中认为,“这位不幸的宗主教大概怀着善意(bona fides)”,“不过,他的教导并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8](P203)。沃尔克(Walker)指出聂斯脱利“同情后来被宣布为正统的观点”[9](P171)。现代著名德裔美籍新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Paul Tillich)认为“如果我们说聂斯脱利的观点是异端的,则可以认为这是一切异端中最无辜的”[10](P83)。鲁弗斯(Loofs)称聂斯脱利并未犯下其敌人指控的罪行,他的遭遇是“一场悲剧”[11](P60)。在列举了前人大量关于聂斯脱利学说是否合乎正统的观点后,布拉滕(Braaten)认为,聂斯脱利如果没有得到一致赞同的话,那么他也几乎得到了普遍的同情[12](P265)。布鲁斯·雪莱(Bruce Shelley)宣称,“整个事件充满令人作呕的强权政治的味道”[13](P122)。当代古巴裔美籍神学家冈察雷斯(JustoL.Gonzales)认为,西里尔在以弗所所谴责的并非聂斯脱利的观点,而是加以丑化歪曲的观点,而聂斯脱利在争论趋于白热化时也的确过分夸张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未采取任何行动来澄清对他的神学见解的种种歪曲,当他遭到罢黜流放时,“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但已为时过晚,来不及修补了”[14](P343)。当代国内学者中,雷海宗指出聂斯脱利与正统派的分歧在于对“圣母的称呼上”[15](P22),徐家玲认为聂斯脱利争端是教会权力斗争的产物[16](P57-58)。实际上,在早期拜占庭帝国的教会争端中,各派别成为正统或被斥为异端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得到政府的支持,阿里乌派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与瓦伦斯皇帝时期就是法定的正统派,只是由于塞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以后的皇帝均为尼西亚派,阿里乌派才一蹶不振。在聂斯脱利争端中同样存在政府力量的干预,实际上,一开始皇帝塞奥多西二世本是聂斯脱利的支持者[11](P45),只是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而转变了态度。至于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确实是聂斯脱利争端中的重要背景,但在381年,君士坦丁堡教会在法律上的地位已经高于亚历山大里亚教会,而当时的君士坦丁堡主教内科塔里乌斯(Nectarius)却并未与亚历山大里亚教会交恶。此外,在内科塔里乌斯与聂斯脱利之间的历任君士坦丁堡主教中,因与亚历山大里亚教会主教进行激烈斗争而下台并在史料中留下了记录的只有与聂斯脱利,同样引起了社会秩序动荡的仅金口约翰一人而已[17](P48-97)[18](P102-323,341-372,458-463)。结合各种史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可以看出,聂斯脱利遭到罢免与放逐的根本原因乃是由于他所引起的争端成为了社会混乱的源头,教会内部的权力斗争使首都及周边地区秩序濒临失控,这就迫使掌权者收回了最初对聂斯脱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