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保皇会创立探源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海蓉,清华大学 华商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 李海蓉,女,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兼新西兰怀卡多大学历史研究部协作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澳新华侨史、晚清政治、媒体传播。

原文出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与梁启超流亡海外期间继续其变革中国的政治活动,保皇会为二人所依托的庞大跨国组织。然而对于保皇会如何于世界各地之成立及其运行的细节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晚清史学者一直未予足够的关注。论文根据澳洲保皇会机关报《东华新报》、澳洲保皇会档案及其他澳大利亚所藏原始文献,分析探讨了澳洲保皇会成立的动因、过程、初期活动,尤其着重展示《东华新报》作为保皇会机关报的沟通宣传职能以及澳洲分会与海外保皇会的互动情况。论文以澳洲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构建全局视野与想象,为深入理解海外华人如何参与进晚清大变局提供新的门径。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8 年 02 期

字号:

       [修回日期]2017-07-31

       [中图分类号]D634.3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162(2017)03-0075-09

       保皇会系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流亡海外期间所领导的庞大跨国政治组织。目前,海内外研究者关于保皇会分会总数的说法不一,但各类有关康梁及辛亥革命的研究显示,保皇会曾遍布海外华人世界。①流亡中的康有为何以赢来数量庞大的海外追随者?遍布世界各地的保皇会成员为哪些人?保皇会作为跨国政治组织如何运行?已有研究对康梁二人在海外华人社会中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并未提供圆满解说。②

       大量的辛亥革命研究明显倾向于将保皇会简化为革命派的对立面,主要基于两方原始史料:一是国民党的官方叙述,最具代表性的为冯自由作为孙中山机要秘书的回忆录。[1]桑兵已指出其中的不实之处,[2]陈蕴茜另揭示,随着国民党政权确立,孙中山崇拜乃至辛亥革命意识形态化深刻贯穿渗透整个国家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3]如此,极可能导致保皇会曾动员海外华人参与晚清大变局的真实历史被歪曲乃至湮没。二是康梁年谱及二人文集。然而,加拿大学者陈忠平近期利用北美所存档案、碑文等资料撰文指出,关于保皇会最初创立于加拿大,“康氏的说法并不完全可靠,其中最不可信之处,是将叶恩及其他温哥华的华侨领袖摒弃于保皇会创始人之外。”[4]可见,更多挖掘海外第三方史料尤其有助于我们深入揭开历史真相。

       本文主要依赖澳洲保皇会机关报《东华新报》、澳洲保皇会档案及其他澳大利亚所藏原始文献为核心史料撰写。笔者已发表过专题文章讨论《东华新报》作为澳洲保皇会机关报的发行与内容,[5]本文将更多呈现该报所记录的澳洲保皇会公开活动及保皇会公启等组织文件。澳洲保皇会档案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诺尔·布特林档案中心(Noel Butlin Archives Centre)所藏新南威尔士保皇会会议纪要(Chinese Empire Reform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Minute book)。这些一手资料的保存及信息发布者均为当时澳洲及各国广为尊崇的精英华商兼侨领,其可靠性应远远高于国民党的官方叙述,尤其应被视为已出版康梁年谱及各类文集的重要补充。本文主体涵盖以下内容:一是澳洲保皇会成立动因;二是澳洲保皇会成立过程;三是澳洲保皇会初期的主要活动。笔者旨在以澳洲为契机,从微观进入宏观,进一步还原保皇会的历史。③

       一、澳洲保皇会成立动因

       澳洲保皇会的存在曾屡见于各类康梁及辛亥革命研究中。杨进发(Yong Ching Fatt)、刘渭平、黄乐嫣(Gloria Davies)、费约翰(John Fizgerald)、郭美芬(Meif-fen Kuo)、杨永安等学者虽曾论及澳洲保皇会,并征引过《东华新报》与澳洲保皇会会议纪要,但均未就澳洲保皇会如何成立给予说明。④刘渭平曾提及康有为和加拿大保皇会头面人物叶恩向澳洲侨领致信,但刘文对如此重要的原始文件几乎未做任何分析评价。

       笔者曾讨论过保皇会利用《东华新报》在澳洲华人移民社会中所发挥的政治动员功能。《东华新报》由海外华商报摇身一变服务保皇会,其部分文章的政治立论及观点,在今天看来可视为保皇会的政治宣传,⑤但其追踪报道康梁及其追随者的公开活动,尤其展现保皇会在加拿大的成立及其在香港、澳门、横滨、新加坡、槟城、暹罗、檀香山以及旧金山等地的扩展情况,在当时则是新闻,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更是有价值的史料。

       置身澳洲的保皇会同情者或支持者可谓经过一番精心舆论造势后,1899年10月11日,《东华新报》刊登出康有为及加拿大保皇会负责人叶恩分别致澳洲头面华商及侨领梅光达的两封信。两信抵达日期不具,但我们注意到,同日,《东华新报》以大幅醒目版面登载加拿大维多利亚及温哥华两埠创立保皇会的公启。1899年7月,保皇会于加拿大率先成立,[6]而《东华新报》登载公启的日期明显滞后。显然,《东华新报》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将其公开。康有为来信全文如下:

       “光达仁兄足下,闻盛名义久矣。自新金山归者莫不言仁兄豪杰义侠,是以夙夜侧慕无已也。中国守旧垂亡,吾同胞五万万人种将绝,弟诚哀之,故屡次上书变法以救之。皇上圣明,过蒙大用,言听计行。去年大变新法,天下拭目,而西后及荣禄守旧见妒,圣主幽废,新党咸戮,弟幸为英国所救而免。然今日月割中国将亡矣,海外同胞国人五百万,岂无忠君爱国之杰,天应留之以救中国?仁兄□其人也,若联络各埠,互相通识,合大会以救中国尤尚可为。若能合大会收银行轮船之权,上以保皇上,下以保商民,中国种尚有望也。□豪杰留意新金山,闻极多忠义之人及通达西学之才,渴望无已,皆望代问。敬大安。弟康有为再拜”⑥

       梅光达,1850年生于广东新宁(民国后改称台山),19世纪末新南威尔士华洋社会共知的华商巨贾,其社交圈甚至囊括新南威尔士总督、悉尼市长等各路精英,为华洋各界公认不具名而实际的中国领事。1903年,澳大利亚联邦第一任首相埃德蒙顿·巴顿(Edmund Barton)及驻悉尼二十国领事曾联名恳请清政府委任其为驻澳洲领事。⑦了解梅氏其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保皇会于加拿大成立后向海外拓展初期,康有为为何向其致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