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物流业成长演化比较及其协同发展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纪国涛(1972- ),男,辽宁昌图人,博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物流产业创新(辽宁 沈阳 110159)。

原文出处:
上海经济

内容提要:

产业成长演化是实现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必然途径,产业成长阶段的准确测度是制定京津冀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建议的前提和基础。基于Logistic增长模型对京津冀三地及其整体物流业成长演化拟合发现,京、津、冀及其整体分别于2010、2012、2013和2014年演进到成长后期发展阶段,并各自分别于2019、2020、2020和2022年进入到成熟期发展阶段。京津冀三地物流业协同发展落差明显阻滞了区域物流业一体化进程,提出了促进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字号:

       一、引言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北京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物流创新引领的智慧物流;天津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以北方国际航运为核心的国际物流和高端物流;而河北物流业发展战略则定位于基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为基础的现代商贸物流的重要基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深化,京津冀协同给区域内物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刘东英,程姿,2016),物流产业形态不断向高级演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物流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效路径的成本降低效应日益凸显(吴爱东,庞绪庆,2014),高素英等(2017)通过APL模型测算表明京津冀三地商贸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成本推动效应大于需求拉动效应。物流业不仅成为京津冀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也是夯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基。关于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文献众多,主要围绕物流业协同发展作用机制、协同发展阻碍以及协同发展对策展开。

       物流业作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北京七环城际运输通道的开通运行,区域内信息接收差异和时空成本大幅缩减,交通一体化程度的提升对京津冀物流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王中和,2015)。京津冀区域要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分工协作的产业梯度取决于区域物流业协同演化程度(赵弘,2016),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李剑玲,李京文,2016),王曼曼等(2017)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研究发现京津冀航空物流业协同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协同是指京、津、冀物流产业从追求各自独立的物流成长向追求区域间物流产业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转变,从而成为一种以多赢互惠为动力的产业协同系统。傅为忠,李梦雨(2016)利用耦合度与协同度等模型研究发现京津冀区域物流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区域间协同度参差不齐。屠凤娜(2016)认为区域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利益驱动机制的缺失使得京津冀产业可持续协同发展整体决策迟缓,进而导致京津冀一体化程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产生一定落差(武义青,韩定海,2016),而京津冀产业梯度差异的持续扩大又使得区域长期物流业协同发展受到明显制约(徐永利,赵炎,2014)。京津冀区域产业同构和结构梯度差异并存的矛盾引发的物流业梯度落差与供需矛盾形成了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的巨大阻滞。而且,京津冀物流业功能同构的恶性竞争以及物流现代化发展桎梏严重制约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进程,并影响着物流业效率提升。京津冀区域物流产业协同目标在于通过物流业错位发展和耦合作用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形成京津冀区域物流协同对经济协同发展的纽带效应。基于京津冀物流效率不高和协同发展程度较低的事实(吕程,张亮,2017),杨彦波,李明芳(2015)提出了京津冀空间规模协同举措以明确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定位和分工;高素英等(201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物流业合理规划的四个区域以推进区域物流业因市制宜发展,王飞飞,侯云先(2016)利用引力模型构建了京津冀区域现代物流网络;朱晓青,寇静(2015)认为通过物流节点整合以完善区域物流网络进而促进区域物流业协同发展;吴蒙(2015)提出建立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以加深京津冀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

       关于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问题,不同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思路,然而都忽视了京津冀三地由于经济梯度差异而导致区域物流业成长演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事实。物流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和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物流业已由成长期开始向成熟期发展阶段演变。随着物流业发展周期和发展阶段的演化,产业发展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消解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低下和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约束,必须准确把握京津冀物流业成长演化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窗口并探索区域物流业深度融合的内在机制。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京津冀物流业成长演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产生根源,为科学制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奠定了逻辑基础,基于京津冀物流业成长演化的阶段性差异比较提出了促进京津冀物流业协同发展思路。

       二、京津冀物流业成长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一)物流业成长的Logistic模型构建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自身成长能力的制约,呈现出一定的生命周期特性,产业内外环境中各种变量协同互动推动产业不断成长演化。物流业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典型的阶段性和饱和性的特征,同样遵循着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演进特质(纪国涛,2016)。Logistic曲线是识别生命体成长阶段的S形曲线,由于产业成长与生命体成长很相似,因此可以用来描述单个产业系统的成长演化过程。李全喜等(2012)利用Logistic曲线对我国物流产业成长阶段进行了判定,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处于产业形成期的后期发展阶段,在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业进入了温和增长时期,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不变。Logistic过程开始呈现出正反馈系统的加速增长特征,之后呈现出负反馈系统的减速增长特征,因而Logistic曲线反映了产业发展初期和后期较低的成长速度和在中间阶段较高的成长速度,在图形上表现为“S”形曲线的成长模式,其成长过程具有明显地趋近于极值的指数增长特征和衰减特点。

       物流业成长是指物流业形成后不断吸纳各种经济资源在满足物流需求的过程中自身持续壮大的过程,体现为产业量上的增长和内涵上质的提升。量的增长表现为物流业资源存量与流量相对规模的扩大,质的提升是指产业创新条件下进行科学管理引致的物流业结构的升级优化。Logistic模型克服了线性方程受统计假设约束的局限性,具有固定增长率和容纳量参数能很好地模拟产业成长演化过程的反馈机制。因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使用Logistic曲线对不同产业的成长阶段进行了刻画,为相关产业成长提出了具有重要价值的发展建议。物流业成长同样符合Logistic曲线的生长规律,因此,京津冀物流业成长的Logistic理论模型可以表示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