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与国际陆港理论和现实发展的相关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良好但也存在问题。例如,在国际方面宏观战略性的倡导力量充足,但具体落实仍显不足;突破点在世界各地虽均有落地,但要形成线与面的覆盖尚需努力;重点项目产品与技术已有先行,但各行各业产品项目全面跟进还需加强;以亚欧大陆桥为主的丝绸之路公路铁路物流在流程与规则、协作与通畅、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也问题较多,须协调推进与创新改善。国内方面,各省、市和地区各自为政、争先恐后,纷纷建设国际陆港,开行国际班列,造成力量分散、货源不足,甚至恶性竞争;国际班列的货物去时多来时少,很不平衡,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益低、回箱难等问题。国际陆港建设中,高水平的资源整合、互联协作、特色产品开发、沿线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力度均显不足。 针对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一些新模型,给出了一些新建议,比如物流与经济“双轨”模型、物流树状模型直观体现了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物流之于经济的作用。在国际陆港建设中,与自贸区建设、“互联网+”及跨境电子商务的推进相结合,建设沿线物流信息化平台,国际陆港间互联协作,形成“国际陆港+”的新结构新模式。为此,可召开有关国际峰会,分别成立国际陆港的国内与国际联盟,协调政策、流程与行动,广泛挖掘国内与国际货源,经贸、物流、旅游协同发展,多种举措强化建设国际陆港,并形成互联协作的“国际陆港带(网)”结构,通过“工业工程+”的新模式提升物流行业水平,等等。 本文受基金项目资助,以西安国际陆港发展为例[1],开展了陇兰铁路沿线十余座城市的物流现状与发展研究,并进行了以西安国际陆港为龙头、陇海兰新线为依托的发展区域物流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国际陆港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出国际陆港带(网)理论及其应用于物流经济实际的措施,并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了综合应用研究。 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比如西安),可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东风”,以物流产业促使区域经济大提升,并助力陕西实现进入中等发达省份的目标。具体可通过沿线经济促进会成立物流联盟,利用已建立的网络公共信息平台及《大陆桥物流企业名录》,针对占西安经济总量40%以上的重点项目产品与技术全面推进。西安处在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中心节点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衔接处,东有青岛港、连云港港、日照港、上海港、天津港可以合作走海运,西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可通火车和汽车至中亚与欧洲,且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在陇兰经济促进会中一直是理事长单位,同时以西安国际陆港为龙头,结合西安空港和公路港的发展,成立了自贸区,依托陇海兰新线和经济促进会平台,东端与海港合作,使海港功能后移并开展海铁联运,西端与口岸合作,扩大铁路、公路出口,中间与沿线省市合作,辐射关天经济带、西三角经济区、西北地区甚至整个西部,扩大物流和经济总量。陇海兰新沿线各市均可充分利用以国际陆港带(网)为骨干的物流联盟,大力提升本地经济。 二、物流之于经济的关系和作用模型 (一)物流与经济“双轨”模型 物流和经济的关系就像一条铁路的两根铁轨,相随相伴,缺一不可。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社会商品经济都需要物流支撑[2],无论是各行各业产品制造还是工程建设都需要物料供应[3],所以宏(微)观经济发展都需要与物流“双轨”并行发展。 (二)物流树状模型 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第一、二、三次产业中的各行业(包含生产制造、商品服务、社会管理机构等等)就相当于不同枝干上的片片树叶,它们从树干与树根获得支撑、吸取养料(就是物料),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是生产与发展),反过来使大树茁壮成长(就是支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树根是国际海运、国际陆运(公路与铁路)等,它们从国际土壤中汲取各种养料(也就是资源);中间树干为国内公路、铁路、航空等物流通道,它们输送和提供养料(资源)。可见没有物流这样的树根和树干作为支柱和通道,行业企业的树叶和社会经济的整个大树就无法存活和壮大。区域经济也是同理,区域外的物流经济资源可比做树根,区域内的物流输送通道相当于树干,区域内行业企业犹如无数树叶。这就是物流树状模型(见图1)。
图1 物流树状模型图(席平绘制) 可见物流保障至关重要,没有物流,大树就无法生存和强大。从上海、新加坡等城市的经验看,他们首先成了世界航运中心,才继而成为世界贸易、金融、信息、人才等中心,并成为国际一流城市。而西部省份物流水平不足,是制约经济提升的重大原因。所以物流支柱强大,产业发展才茂盛。 三、丝绸之路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新亚欧大陆桥的建成。大陆桥是以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主,以管道运输为辅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交通运输大动脉,全线联通于1992年9月12日。从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千米,有南、北、中三条运输线路,涉及亚欧大陆30多个国家和地区[4]。由于开通时间晚于西伯利亚大陆桥,得名“新亚欧大陆桥”(也称“第二桥”)。因其与古代丝绸之路多有重合,又称为“丝绸之路”,目前在交通运输行业较多称之为“新亚欧大陆桥”,在文化旅游行业较多使用“丝绸之路”称谓,其英文名称只有一个“New Silk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