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民主在不同国家与地区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但毫无疑义的是,当今社会已进入“民主话语的时代”。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至少在名义上将民主政治作为制度选择,将民主治理作为发展目标,将民主话语作为政治修辞(达尔,2011:417;达尔,2012:1;潘维,2003:3-4;夏皮罗,2013:15;王绍光,2014)。正是在此背景下,民众对其所处国家民主的评价与态度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现有的大型跨国调查项目已经将民众关于国家民主程度的评价、民主正当性的支持、民主制度绩效满意度作为考察对象,形成了丰富的数据资料。①基于此,相关研究者既可以从个体主观取向与社会经济层面的互动中检验民众的民主观念与态度,也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乃至不同文化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其中,“中国样本”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同于刻板的印象与缺乏事实依据的预判,中国民众无论在政治支持、政府满意度抑或民主程度评价上,都给予本国相当高的评价(Chan,2008; Inglehart & Baker,2000)。这一评价结果既与西方民众对其本国的政治评价形成反差,也与一些国际评价机构所谓的“客观”结果相去甚远。 如何理解和解释这一现象?海外一些学者质疑中国民意调查是否能够反映民众的真实想法,质疑中国民众在接受与政治和公共事务相关的调查时是否敢讲真话(史天健,2008;王绍光,2014:105、109)。实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已从问卷设计、抽样方案、质量监控、无效选项等角度来回应此类质疑(Nathan & Shi,1993; Shi,1996,2001;史天健,2008;唐文方;2008:31-40、42;陈捷,2011:15-17),或使用实验的方法来进一步排除“政治正确”效应与社会期望效应对中国问卷调查数据的影响(Tang,2016:142-143)。也有学者基于文化传统与中国情景进行解释,发展相关概念与理论(Huang et al.,2008; Chu & Huang,2010; Huang et al.,2013; Shi,2014)。 对于上述主题,本文借助对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参与相关理论讨论。具体来说,我们将分析如下问题:作为具有重要世代更替意涵与社会政治意义的大学生群体,他们会如何评价某一国家的民主程度?在大学生的评价中,中国民主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何差异?政治生活与学术研究中常常提及的中式民主与西式民主之争、实质型民主与绩效合法性、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感、传统文化观念、政治知识与媒介接触等因素,真的会影响大学生的民主评价?这种影响是否足以促成民主评价的中外差异?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评述 (一)民主评价的两种角度 如何评价与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民主程度?有学者(Chang et al.,2011)认为,可以从政治系统的不同面向来考虑。从民主的供给面向看,政治制度的安排、领导人的产生方式、机构间的制衡、政治系统的开放性与竞争性等常被作为主要的观察因素;从民主的需求面向看,则主要指民众如何看待民主政权以及是否从中获得了其所期待的结果。具体到操作化层面,前者主要表现为评级机构与组织主持的专家评价,后者则表现为以民意调查形式得到的民众评价。这两种角度均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有研究者(占红沣、李蕾,2010;赵卫涛、张树华,2016)以西方评价机构发布的民主评价为主,介绍了其发展历史、评价依据和现实影响,整体上认为其欠缺客观性与包容性,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西方话语霸权特征;也有研究者(李辉,2014)将西方评价机构的民主评价结果作为分析探讨东亚民主质量的测量与比较依据;还有研究者(肃草,2013)综合了基于标准化框架下的评分依据、基于民意调查结果的数据评价、基于民主特定事件的计算方法三种资料来源,介绍了民主评价的五个传统与四种类型。 关于民意调查中对民主的测量及其反思,国内学界也逐渐开始关注。有学者(楚成亚,2015)系统梳理了现有实证研究中民众对欧美国家、转型国家及中国民主的主观取向测量,并从政治文化条件、普遍与特殊性、变量设计、民主诉求动机角度展开讨论。当学者试图分析大众的民主心理取向时,无论是以某一特定国家为样本,还是进行跨国比较,都离不开对“民主是什么”本身的界定。有研究者(王衡,2015)基于对民主的理论分歧与实证测量的分析,认为现有调查研究中民主概念在理论开放性、测量精确性、方法整合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表面上看,诸如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政体指数(Polity IV)等国际民主评价指数似乎更加客观。但实际上,其评价标准的构成与执行过程也颇具主观性,只是这种主观性来自于特定的意识形态底色与精英视角。相对而言,民意调查虽然也具有精英化的框架设计,但由于其直接询问民众的态度,更具大众化与真实性。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民主的评价却又具有本土化特色,从而限制了对其进行一般化推论与跨文化比较。 本文采用民意调查路径,意在通过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他们对不同国家民主程度的评价。虽然大学生相对而言具有更强的内部同质性与更高的政治认知水平,但为避免单纯民意调查路径的不足,本文做了以下尝试:第一,通过将大学生对本国民主程度的评价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使得评价结果具有更为清晰的相对意义;第二,探索性地将更多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以期更好地理解大学生评价民主时的具体考量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