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研究的知识图谱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秀萍,王振,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张秀萍(1963- ),女,山西忻州人,教授,管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组织与战略、技术创新管理、管理哲学,zxpkn@163.com; 王振(1990- ),男,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与战略、技术创新管理、社会网络与创新创业,wangzhen2015@muc.edu.cn。 通讯作者:王振。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SSCI)收录的发表于1991-2016年的1775篇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研究论文的发文量年代分布,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分析了该领域主要国家/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核心研究学者及其经典文献、研究热点演进过程、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研究历经10年增速缓慢的酝酿期后,自2002年发文量持续高速增长;美、德两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且形成了以“英国—德国—加拿大—芬兰—美国”为中心的核心研究群体;以Granovetter、Burt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学家为该领域研究奠定了社会网络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随后由以Hansen、Cohen为代表的创新领域学者引入创新研究中;该领域研究热点经历了“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企业创新网络研究—基于网络能力的创新网络研究—基于社交媒体的创新扩散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扩散研究”五个阶段;当前研究前沿主要聚焦于网络能力、网络边界、意见领袖及公共卫生防治四方面在创新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构建了创新生成环节、创新驱动环节、创新扩散环节组成的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与创新关系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自20世纪初,约瑟夫·熊彼特(1990)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一学术思想以来,“创新”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逐渐扩展到各学科领域。《牛津创新手册》一书中指出,创新是一个多层面的现象,单一学科无法包容其全部内涵(詹·法格博格等,2009),因此,在日趋活跃的创新研究中,必然是各学科观点并存。经过100多年的持续发展,创新研究形成了一个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独特研究领域。

       随着创新研究不断渗透到多学科研究领域,社会网络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理论流派,逐渐成为创新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Wellman(1988)定义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而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是一种基于“网络”而非“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网络之所以成为创新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是因为在开放式创新时代,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加剧,单一个体无法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创新日益普遍化(高良谋等,2010),不同的创新主体合作而形成的创新网络已经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探讨创新主体的社会网络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谢永平等,2012)。

       与其他方法相比较,社会网络分析的意义在于其对“联系”重要性的认识:既可解释社会机制的作用过程,又可用整体观点考察节点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关注创新主体间的联系而抓住了组织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的结合,因此,十分适合应用于创新研究中。本文尝试采用科学计量方法,通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识别该领域主要国家/科研机构、关键文献,把握该领域的各时期研究热点演进及前沿发展趋势。最后,结合以上可视化结果和相关文献回顾,构建了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研究的整体框架图,并从社会网络角度对创新生成、创新驱动、创新扩散三个环节进行了新解读,以期为深入研究社会网络与创新关系的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研究方法对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文献计量法是在分析某一研究领域发展历程时,根据研究性文献的增长及老化规律,对相关论文发文量进行年度统计分析的方法,能够揭示当前该领域的发展状况并预测其研究前景与发展趋势(李贺等,2014)。科学知识图谱则是一种通过数据挖掘、科学计量、信息分析以及图形绘制等多种手段,对某一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Shiffrin & Brner,2004),它兼具“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性:既能揭示静态的“知识结构框架图”,描述知识在空间上的结构关系;又能展示动态的“知识发展进程谱”,体现知识在时间上的发展与流动(刘则渊等,2008)。目前,比较常用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有六种以上,本文选择CiteSpace Ⅴ作为社会网络在创新领域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其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关键路径算法对特定领域文献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可以直观地显示某研究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侯剑华等,2013)。

       2.数据来源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SSCI、SCI-E)为数据源进行主题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语言类型设定为英语,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论文。鉴于目前描述社会网络与创新的术语有多种,经反复比较多组文献数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阅读分析,最终选定主题检索词TS=(“social*network*”AND innovat*),该组检索词涵盖了相关关键词的名词(单复数)、动词和形容词形式,所下载文献最为全面准确。根据以上检索规则初步得到1971-2016年共1997篇文献,数据下载时间为2016年12月18日。为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本文对初步检索所得文献的题目、关键词、摘要等内容进行逐篇阅读,人工筛查出214篇与研究主题不符的文献、5篇缺失参考文献信息的文献、3篇发表年份间断的文献(1971、1985、1986年各一篇),后两者虽符合研究主题但均不利于CiteSpace绘图的准确性,考虑到其数量占全部数据比例不足0.5%,排除后对本文研究影响甚微。剔除以上三类文献,本文最终得到1991-2016年共计1775篇文献。

       3.数据处理

       首先,在将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前,本文对其进行了除重处理,结果显示,1775篇文献均无重复。其次,在选择参考文献为分析单元时,由于不同期刊对文献信息的记录方式、详细程度存在差异,为了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对有关节点进行了合并处理,如将节点:“GRANOVETTER M,1985,AM J SOCIOL,V91,P481,DOI 10.1086/228311”与“GRANOVETTER M,1985,AM J SOCIOL,V91,P”、“BURT R S,2005,BROKERAGE CLOSURE IN,V,P”与“BURT R S,2005,BROKERAGE CLOSURE,V,P”合并为前者。再次,在选择文献关键词为分析单元时,由于不同学者对创新相关主题的表述存在差异,因此,将同义词、近义词等节点进行了合并处理,如将节点:“agent based model”与“agent based modeling”、“alliance”与“alliance formation”、“creativity”与“creation”、“scientific collaboration”与“research collaboration”合并为前者。最后,在全文数据分析中,设置时间范围为“1991-2016”,时间分区为“2”,其他设置针对不同研究问题,进行相应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