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总是喜欢跟宝宝要吃的,以此来测试宝宝对自己的爱,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宝宝,把你的苹果给奶奶吃一口吧?”如果宝宝同意了,有的家长会说:“宝宝真乖,你吃吧,奶奶不吃”。如果宝宝不给,有的家长则会说:“你怎么这么小气啊,我不喜欢你了。”宝宝分享不分享成了判断宝宝大方和小气的标准。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些家长还会借着这个故事,对孩子“旁敲侧击”,希望孩子能像孔融那样谦虚、慷慨、懂事,不过有时家长还是会失望,因为孩子说什么都不愿意“分享”。孩子们这是怎么了?孩子不分享是自私吗? 家长看法各有不同 关于这个话题,爸爸妈妈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们先来看看父母们的观点: ☆观点一:孩子不分享是他不愿意将东西给别人,是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没什么不好,更不是自私。 ☆观点二:为什么要求孩子分享,大人的东西怎么不分享?孩子和大人都是一样的,自己选择决定要不要分享,与谁分享,也包括不分享。孩子不分享不是自私。 ☆观点三:孩子懂得分享也不一定跟谁都分享,孩子会选择分享对象,不是自私行为。 ☆观点四:自私怎么说呢?孩子大人都有,不分享不一定是自私。 ☆观点五:小孩子还是应该从小教他懂得分享、谦让,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宠爱他一个,谈不上自私,但孩子都自我为中心,长大难说会不会变得自私。 ☆观点六:自私是入的本性,维护自己是一种本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就很好。要求别人分享本质就自私。 分享带给孩子成长 ☆案例回放: 一天,奶奶带小宝在小区里玩,邻居家一个小哥哥正在玩小车,小宝蹲在一旁看,看着看着,时不时伸手就想要玩,小宝说话还不顺畅,奶奶看到心疼孙子,就对小哥哥说:“小哥哥给弟弟玩一下好不好?” 小哥哥想了一下,很爽快地说:“好吧!小弟弟玩一下再还给我。”说着就把车给小宝玩。 奶奶连忙夸奖小哥哥:“看!小哥哥真懂事,跟弟弟分享小车。”同时,奶奶还引导小宝对小哥哥表示感谢:“快谢谢哥哥。”小宝拿到小车很高兴,也马上对小哥哥说:“谢谢!” 小宝玩了一会儿,奶奶就让小宝把小车还给小哥哥,说:“宝宝把车还给哥哥,刚才哥哥把车给你玩,现在轮到哥哥玩车了。”小宝也很听话马上把小车还给了小哥哥。 ☆美希解惑: 小哥哥与小宝分享自己玩具小车的整个过程都非常愉快。经过这件事,小宝和小哥哥都能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小宝有了小哥哥与自己分享小车玩的经历,小宝以后也会乐意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他人。而小哥哥通过这次分享经历,他也能感受到两个人玩玩具小车比一个人玩更有意思,而且他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可以做到控制一下不玩小车,让小弟弟玩,他感受到自己很棒!奶奶也夸奖他“真懂事”,对于小哥哥来说,这次分享经历能让他认识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有助于孩子成长。 分享给小朋友带来快乐,并帮助孩子成长,其实还需要几个前提条件: 1.正确地接受分享,需要理解小朋友分享时除了玩具还有精神上的付出,例如,奶奶及时夸奖小哥哥,就是对小哥哥精神心理付出的认可与肯定。 2.接受分享的一方应及时对分享付出一方表示感谢,例如:奶奶引导小宝“快谢谢哥哥”。 3.分享双方需要遵守及时归还、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因为,分享不等同于给予,分享在儿童时期更多的是玩具物品上的分享。 随着年龄增长,在成人世界,分享更多的是精神层面,有关知识的分享、快乐幸福感受的分享。由此可见,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分享活动,最终需要带给孩子精神、思想上的积极意义。 ☆美希指导:成功的分享经历能让孩子认识自己优秀的一面。 分享不总有积极意义 ☆案例回放: 一天中午,丽丽放学回家,小华也跟着丽丽一起来家里吃午饭,妈妈只煮了一个鸡蛋,于是,吃午饭时,妈妈说:“这个鸡蛋就给小华吃吧。” 丽丽问:“为什么呢?” 妈妈说:“因为小华来家里,就是客人,好东西要先分享给客人。”丽丽很想吃,但听到妈妈这么说,就算了。 小华拿到鸡蛋什么也没说,剥了鸡蛋壳,毫不客气地几口就吃完了。吃过午饭,小华和丽丽就一起去上学了。 过了几天,小华邀请丽丽放学后去她家吃午饭,下午放学回到家,丽丽生气地问妈妈:“为什么小华来我们家,你说她是客人,鸡蛋要让她吃,今天我去她们家,还是要让她吃?” 原来,丽丽到了小华家,小华妈妈烤了两个饼,小华妈妈说小华和丽丽一人一个,小华不同意,小华妈妈又说小华吃大的,小的给丽丽吃,小华仍然不同意,最后,小华一个人吃了两个饼,丽丽一个饼也没吃到。 从此,丽丽再也不愿意去小华家,丽丽不喜欢分享。 ☆美希解惑: 丽丽经历了这次不太成功的分享事件,分享给她带来的完全是消极的意义。究其原因在于: 1.错误的分享对象。不是所有人都合适分享,错误的分享对象带给丽丽的感受恰恰是自私与占有。 2.分享的前提是孩子自愿。付出就会牵涉到精神及物质的补偿,丽丽在小华家没有得到待遇的补偿,因而会生气。 3.小华的言行可能不太受欢迎,但小华无论在丽丽家还是自己家都遵从内心需求,在丽丽家受到丽丽妈妈的欢迎和尊重,在自己家妈妈完全尊重小华的意愿,整个事件对于小华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丽丽的言行在常人看来是合情合理,丽丽在自己家压抑需求,顺迎家人礼貌需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在小华家同样没有受到尊重,整个事件对于丽丽成长的伤害非常大,缺乏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