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策划 崔希娟/执行 前些日子,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引发大众一片热议。片中的爸爸对女儿的培养可谓用心良苦,感动无数观众。人们讨论最多的是爸爸如何把大女儿和二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的故事。如果你仔细留意,电影中好几次出现这样的镜头——爸爸陪最小的女儿做游戏,孩子表情轻松,爸爸耐心有加。有没有被这样的镜头感动到? 回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爸爸”这个角色经常被人们诟病为“缺位”。最近,还流行了一个有点难听的词儿:丧偶式育儿。妈妈们提起“爸爸”,常常是一通抱怨。基本都是在说:爸爸们要么忙于工作,要么贪图玩乐,把照顾孩子的责任全都丢给妈妈或者老人,一点都不负责任…… 妈妈的抱怨确实情有可原,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爸爸们会经常“缺位”?难道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爸爸缺位的时候,妈妈们采取了什么措施?有没有可能让爸爸们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缺位爸爸”,一起来为他们支招解忧,让他们也能成为孩子和妈妈眼中的“好爸爸”! 负标签1 “家庭取款机” 有这样一类爸爸,他们终日为事业奔忙,保障家庭的经济基础,但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妈妈和孩子来说,这个爸爸就相当于“取款机”。 豆爸在某外企工作。豆妈生下豆豆之后,为了更好地照顾豆豆,当上了全职妈妈。家庭的经济重担自然就落到了豆爸身上。 豆爸每天早出晚归,很少能和孩子玩一会。有时候,豆爸一出差,好几天都见不到孩子。随着豆豆渐渐长大,豆爸觉得孩子的脾气越来越难以捉摸,自己说的话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每次豆爸跟豆妈抱怨孩子不听话,豆妈就会埋怨豆爸工作太忙,不陪孩子。这时候,豆爸会反驳说:“我不去工作,谁来养家?”豆妈无话可说。邻居看到豆妈带着豆豆玩,会问:“爸爸呢?”豆豆回答:“爸爸去赚钱啦!”邻居听了还会附和说:“哦,你们家分工明确的,妈妈负责带孩子,爸爸负责赚钱,挺好挺好。”豆妈在一边听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1.源自一些固有的传统观念。 在中国,自古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似乎女人天生使命就是养育孩子,男人则理所当然要在外挣钱养家。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男女地位较之前更加平等,但经济压力也大了许多,依然有很多家庭还在延续这种做法。 2.认为小时候应该以妈妈教育为主,长大了爸爸再教育也不迟。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只要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等孩子长大了,遇到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妈妈教育无效了,才是爸爸出面教育的时候。 3.认为带孩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比上班要轻松得多。 常常有人对“带孩子”如此评价:“带孩子有什么难的,只要陪孩子玩玩,做做家务,买买菜,做做饭,一天就过去了……”抱有这种想法的爸爸会不屑于带孩子,更愿意在工作中寻求自己的成就感。 生活实录,替你解忧 我每周工作日的五天都很忙,回到家通常都要九点半,有应酬会更晚。周末两天还要上课,有时还会有其他应酬活动,周末见不到孩子也是经常的事儿。即使在家,我也要不停忙工作。但是,孩子跟我感情好。这还真要感谢孩子的妈妈。她每次遇到节日,都会提前替我给孩子准备好礼物,让我带去上班,回家后再送给天天。平时纪念日,她会带着孩子来我公司等我下班,多晚我们都三个人一起过。有时,她会带着小家伙中午来我公司一起吃饭。 当然,我自己也很注意和孩子的相处,对孩子也很尊重,说话算话。这样,孩子也比较懂事,我工作时她从不缠着我,可以自己管自己玩,等我忙完了,她就立马跑来找我玩,正好可以调节一下我的工作压力。 ——天天爸爸 主要带养人的言论和行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我一直告诉天天,爸爸妈妈都超级爱她。爸爸也做得很好:知道我们在家,中午有时间就会回来陪我们一起吃饭,可能从进家门到出家门只有20分钟;每天他都努力在十点前回来,就为了给女儿洗个澡;周末他再忙,也会抽空跟孩子视频一下…… ——天天妈妈 “妈妈带娃,爸爸挣钱”的分工看似合理,实则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忽视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父亲和母亲一样,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孩子需要通过与父亲的互动,感受来自父亲的关怀,从而建立稳定的心理安全感。同时,孩子会感受到父亲与母亲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并且学习如何与男性相处。与父亲有良好关系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更容易与男性相处融洽,更容易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家庭生活。 如果爸爸意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也可以参与育儿。 从上面爸爸妈妈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正是这种深厚的感情使夫妻两人在遇到生活难题时,可以携手解决。具体来说,有几个做法非常值得有类似情况的家庭借鉴。 妈妈帮助爸爸在孩子心里树立爸爸的美好形象。 当孩子和爸爸相处时,妈妈在一旁表扬爸爸,给爸爸表现的机会。爸爸不在时,妈妈需要多赞美爸爸曾经做过的事情,告诉孩子爸爸很爱他。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孩子看不到爸爸,也能够相信爸爸很爱自己,当爸爸出现时,孩子就容易接受爸爸。因为这个话是妈妈说的,妈妈是她最信任的人。除此之外,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爸爸的绘本,看一些爸爸做事情的照片,带孩子去爸爸工作的地方瞧一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