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

作 者:

作者简介:
石海兵,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苗,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徐州 221116)

原文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来把握,即历史发展维度——一项基础工程;现实挑战维度——两个现实依据(国内实际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两个现实状况);理论渊源维度——三条培育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以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营养);对象维度——四个重点对象(少年儿童、青年大学生、党政干部和模范群体);实践维度——五条着力途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这五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图景。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8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7)09-0023-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重要论述,其中包含许多新思考、新论断和新要求。对此,学术界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解读,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对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论述的全景式研究还显不足。本文拟对此问题略呈管见。

       一、历史发展维度——一项基础工程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P163)习近平这一论述准确阐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战略定位,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聚价值精神、巩固共同思想的基础性工程,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习近平的这一准确定位,是对人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的执政建设历史发展的有力回应与深刻把握。

       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来看,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一个民族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和谐稳定,关键就在于这个社会、民族、国家是否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P163)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导致行无依归、迷失方向,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寸步难行。历史和现实也都表明,培育一个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来有效整合并引领全社会意识,是国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民族凝聚强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发展来看,习近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一定位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目标完全一致的。“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3](P16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人民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实质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回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相契合。

       从党的执政建设的历史发展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的体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4]如果精神上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需要强大精神指引和支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支撑;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识和判断上的新跃迁。另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深入学习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二、现实挑战维度——两个现实依据

       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只是第一步,是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所在,即习近平为何如此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是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实际状况的客观需要。

       1.凝聚当代中国人价值共识的客观需要。从国内方面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共识的现实需要。当前的中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升级期,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尤其是经济的市场化,使得社会阶层产生分化,利益多元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逐渐上升,同时由于分配的不公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使得一部分人产生消极的社会心态。这种复杂的社会图景,投射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叠加、价值选择的日趋多元。面对这种复杂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些人无所适从,陷入价值茫然,出现价值困惑,最终导致工具理性上升,价值理性势弱,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偏移。如何整合全社会意识,有效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改变这种精神状态,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就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用一元来引领多元,用共识来统一多元,进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指导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