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变”与“不变”

作 者:
杨婷 

作者简介:
杨婷,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榜样是时代的楷模、道德的标杆、精神的载体。榜样的传播昭示着时代的主旋律,反映着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社会的正能量和正确价值。新媒体的发展为榜样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但新媒体技术对榜样传播的冲击和挑战也是全方位的。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与渗透在网络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促使榜样传播的理念、形式、方式等发生改变。但榜样存在的意义决定了榜样传播的本质不能改变,榜样传播所内涵的真善美不能变,榜样传播所承载的社会主流价值不能变,榜样传播所诉求的感染力、示范功能不能变。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7)08-0090-005

       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榜样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新媒体的负面效应也给榜样传播带来了阻力和障碍。榜样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榜样传播障碍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不畅的缩影。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的话语优势,大肆传播他们所谓的“人权思想”“普世价值”,甚至恶意攻击发展中国家的核心价值和民族文化,意图引发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力图使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是失语就是蜕色,或者被边缘化”。[1]榜样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一个国家的精神标签,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从榜样入手,利用网络新媒体大肆丑化和虚无榜样,试图打碎民族的根基,摧毁人们的精神高地。对此,掌握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变化特点,坚持榜样传播的不变特性,将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启示和线索。

       一、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媒介生态环境

       新媒体凭借技术优势为榜样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榜样传播的信息门槛降低,榜样传播的互动、反馈、共享的优势凸显,榜样传播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如最美人物的网上评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在网上的传播等都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然而,新媒体的局限也给榜样传播带来了诸多挑战。信息的海量化和信源的多元化,导致信息真假难辨。这使得有效抑制西方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难度加大。同时,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榜样传播自身还遭遇着价值主导与经济效益主导的博弈,面临着信息扩散的负面效应抵消榜样传播实效性的尴尬。

       信息网络技术催生榜样传播的互动模式。新媒体出现以前,在信息传播单一、点对点、点对面的社会环境中,榜样传播借助官方传媒的权威和影响力,得以轰轰烈烈开展。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受到限制,单向传输模式越来越难以俘获受众,传播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多元和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移动电脑等)逐渐建构出“个人等于媒体”的传播效应,不断吸引人们的广泛参与。信息网络技术催生榜样传播的互动模式。新媒体通过“‘超文本’(Hypertext)和‘后设语言’(Meta-Language)的形构,将书写、口语和视听模态整合到一个互动式的网络中”,[2](P406)使榜样的事迹更具有感染力,榜样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利用互联网上的交流平台,网民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或与榜样直接互动。榜样传播运用文本、影像、意象相结合的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将人们置于生动、形象、直观或再现的情境中。榜样的事迹、人物形象更加清晰、深刻,受众易获得感染,并参与、积极互动。

       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误导稀释着榜样传播一元价值主导的影响。媒体是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引导受众个体价值最有效的工具。媒体通过榜样的示范和传播诠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受众在媒体的积极引导下,将榜样所承载的主流价值观念,逐渐内化为个体价值取向,从而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文化逐渐渗入到媒体的方方面面。受利益驱动,媒体对个体价值的引导已明确指向促进消费和多元化选择,媒体的文化产品推销身份更为凸显。新媒体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新媒体在榜样传播时,更多关注经济效益和点击率。榜样文化走向媚俗,榜样传播的价值主导色彩不再鲜明,取而代之的是更易于接受的娱乐特征和商业价值。为了赚人眼球,网络媒体不惜彻底颠覆和摧毁榜样形象。各种调侃、质疑、甚至攻击、诋毁榜样的言论充斥在网络上。从雷锋精神是否过时到英雄人物普遍造假等极大地稀释和消解着人们对榜样的认同,伤害着人们对榜样的情感。榜样传播符合受众心理和满足受众需求无可厚非,但新媒体一味迎合、取悦受众,甚至牺牲榜样传播的价值导向,就会本末倒置。受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误导,榜样传播的价值引领被稀释,榜样传播对真善美的弘扬被弱化,榜样的崇高性被娱乐解构。

       网络中信息扩散的消极效应制约榜样传播的实效性。从信息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扩散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和变化”。[3](P3)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信息扩散提供了功能齐备的平台,信息扩散不再受地理、容量、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海量的信源信息可以快速同步到达广阔空间范围内的任一信宿,瞬时积累信息跨越了信宿门槛值,扩散效果得以显著增强。然而,多元的信息呈现出异质性和即时交互性,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并存。这些信息由于受文化差异惯性和信息不对称的阻力,其有效扩散大为消减,消极效应抵消着积极效应。互联网和即时通讯工具带来了自由与快捷的信息发布手段,榜样传播的信息来源日趋多元化。榜样传播者不仅包括媒体从业者,也有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的受众。尤其是“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网络话语权,甚至可以左右网络舆论和发展动向。榜样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既有对榜样信息的正面传播,也有断章取义的消极误导,还有为博人眼球的哗众取宠。这当中不乏境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大肆散播否定和丑化人民领袖和革命导师的谣言,还有反动势力内外勾结,利用网络蓄意攻击我们的英雄榜样,以混淆视听。对这样的反动言论,榜样传播必须正本清源,发声亮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