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阶段性发展特点及支持策略

作 者:
沈晔 

作者简介:
沈晔,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240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综观辅导员职业生涯,辅导员发展包括入职适应期、收获成长期、倦怠期、稳定发展期和转型变化期等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完善辅导员选聘机制,严格把好“入口关”,完善个性化培养机制、发展心理支持体系、考核与培养制度,分层分类提供发展指导,提升辅导员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要以团队建设为依托,做好辅导员梯队建设,搭建多样化锻炼平台,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能力,完善辅导员荣誉制度,坚定其职业理想,提升育人使命感,并健全辅导员队伍流动机制。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7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7)09-0095-07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2015年4月-2015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高校辅导员阶段性发展特点及支持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外职业发展阶段性理论的基础上,对8所高校的81名专职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访谈,21名在职或转岗专职辅导员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分析和对访谈资料作整理汇总,假设论证了辅导员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入职适应期、收获成长期、倦怠期、稳定发展期和转型变化期。我们尝试对当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特点进行较为立体的思考,提出按照辅导员发展阶段性特点给予预见性培养和针对性支持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辅导员阶段性发展特点评述

       (一)入职适应期(1-3年):在被动应对中认识自我和职业的实务工作者

       研究表明,大多数辅导员因为对学生工作的热爱和高校工作环境的吸引力,以及优中选优的入职选拔机制而选择了辅导员职业。这一方面在客观上保证了辅导员队伍较好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状况。但另一方面,优质职业和优秀自我的职前定位也给对工作要求和内容缺乏深入、全面认知的初任辅导员带来较大的应对挑战。对于因从事学生工作“惯性”而加入辅导员队伍的优秀者来说,实现“学生骨干”到“职业教育管理者”的转变,把握好“亦师亦友”的“度”是最大的困惑。对于因工作环境、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预期而被吸引加入辅导员队伍的优秀者来说,在繁忙的工作应对中把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调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最大的挑战。而对于自我定位为“优秀”的新辅导员来说,在工作投入与工作回报的权衡、工作应对与工作成效的评价、工作内容和工作状态的感知过程中,如何保持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期待、职业认知和期待,提升对辅导员职业本身的满意度是关键。

       由于受生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少,在这个阶段辅导员对职业本身的满意度最高,工作压力感最弱、工作时长体验最短、薪酬待遇期待最少。因此,在这个职业动机和发展期待最纯粹,充满工作热情,却又缺少专业工作经验的阶段,辅导员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如何通过有效的实务性工作指导和积极的职业价值目标引领,让新辅导员在快速了解工作内容、要求和程序、适应工作节奏的同时,对自己的能力素质和职业发展目标进行理性反思和正确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二)收获成长期(3-5年):在主动实践中快速成长的自觉职业角色整合者

       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一方面,通过实践锻炼,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他们逐步熟悉了工作内容,适应了工作节奏,并开始萌发追求工作创新和特色的愿望,自发地尝试通过规律探索和实践,改变被动应对的工作状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因为能力的提升和对优质工作绩效的期待,主动性工作投入增多,从而成就了辅导员发展过程中工作强度最大、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身作为教育管理者、实践研究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进一步提升。因此,积极肯定这一发展阶段辅导员的主动作为,帮助缓解因工作强度大、实际工作绩效及评价与投入度不完全匹配所带来的焦虑感或失落感,及时回应并切实推进他们在具体工作中的专业化、职业化思考和实践,应该成为这一阶段辅导员发展支持的重点。

       (三)倦怠期(5-7年):在职业角色定位和实际工作任务冲突中成长的思考者

       调查显示,大多数辅导员认为在入职适应期和收获成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引领和支持,多少存在“少关注”、“缺人带”的无助感,从而产生投入性恐慌、本领恐慌和发展恐慌。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对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可能性产生质疑,对辅导员的职业走向和职业价值持悲观态度。与此同时,在对无助感和恐慌感进行归因的过程中,不少辅导员会将“实务性工作挤压辅导员本职工作时间,分散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精力”作为首要原因,进而对日常实际工作中的“兼职性工作”、“交叉性工作”和“边缘性工作”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和工作成就感的获得。当对辅导员职业的精神性期待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少数辅导员开始对自身工作的物质环境、政策环境、队伍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此,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我们需要根据不同辅导员的能力特点和发展诉求,在及时有效地全面提供发展性支持的基础上,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本职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关系,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看待、处理生活与工作的矛盾问题、职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引发内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职业发展自信。

       (四)稳定发展期(7-8年):在职业价值认同和自觉归属中的积极实践者、保守期待者

       调查显示,在职业倦怠期辅导员对工作投入度降低。而访谈中,处于倦怠期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往往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和日常生活中,因此对生活的满足度逐渐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职业价值认识和期待的合理回归,辅导员开始秉持“平淡生活,踏实工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生活态度;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使得辅导员在处理各种常规事务和突发事件中更加从容有序,在具体育人实践工作中办法更多、体悟更多,开始有时间和意识去思考和整理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前期的工作投入开始初见成效。对于大部分辅导员而言,这个阶段已逐步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工作风格;对于一些优秀辅导员而言,形成了实践工作品牌、实践研究成果,并获得各类奖项荣誉等。在这个阶段最具激励作用的是学生的成长性反馈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得到显现,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自我认同感、职业能力和价值自信逐步回升,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修炼,注重提升工作的品质和内涵。在综合因素作用下,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逐步成为其自觉的归属和定位。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阶段辅导员的工作倦怠感和成长期待依然并存。这可能与这个阶段的辅导员对职业的归属感增强,投入工作的主动意识提高,工作时长和强度增加有关。而此时,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又相对比较保守,处在主观上有较强职业发展期待,但又对客观职业发展条件持悲观态度,这个时期的倦怠与倦怠期的消极倦怠不同,属于“成长性倦怠”。因此,在这个阶段要帮助辅导员在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晰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方向,在工作绩效和工作意愿的良性互动中减弱倦怠感,树立积极进取的生活、工作态度,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动力平衡,增强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自信和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