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审计组织方式创新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庞艳红,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审计学院;王瑶瑶,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17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2008年底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突增了地方政府的筹资压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推进城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升级以及某些地方政府对地方GDP的热衷,忽视财务杠杆风险的基建投资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基础设施的供求失衡。这些不合理的投资现象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直至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在7%左右徘徊停滞。长期的低缓经济增速,以及难以偿清的地方债务,让中央和地方政府意识到地方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就地方政府而言,较大的筹资需求源自基础设施建设。在下行的经济压力下,政府希望更多地通过PPP模式剥离部分适合公私合作的项目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效率。近年来,财政部推行的PPP项目数量逐年递增,PPP模式在全国各地逐渐普及。然而,由于PPP模式的特殊性,相应法律法规的缺失,审查监管的松懈,PPP模式流于形式,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现象时有发生。各大投资主体间摩擦不断,项目的投资回收也不尽如人意。2015年9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功能。就国家投资项目而言,第三方的监督不仅是投资主体的需求,更是实现公众监督的渠道之一。基于传统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经验,结合PPP项目不同于传统建设项目的特征,PPP项目的监督是否也应引入审计?若引入审计,又该如何实施审计呢?

       一、PPP模式特征分析

       (一)PPP模式特点

       1.创新基础建设项目融资模式。PPP模式是政府部门与私人组织间基于契约关系,以多种合作形式投资建设基础工程,并为大众提供服务的一种合作关系。所谓契约关系,内含着分担风险、分配收益的公平契约精神,而这也是PPP模式与传统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差别之一。根据投资权重的不同,PPP模式可以分为发起人主导方式、承办人主导方式和双方主导方式。多投资方不仅分散了PPP项目的投资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有利于逐渐缓和金融危机以来的债务杠杆后遗症。此外,就项目运营方式而言,PPP包括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类。其中,特许经营类项目最能体现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最有效率解决融资问题,是运用最为广泛的PPP模式。特许经营包括BOT(建设—经营—转让)、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BTO(建设—转让—经营)等运作类型。基础建设项目多样的投资方式和运营方式,不但创新了传统的融资模式,而且融入社会资本的做法也进一步活跃了资本市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PPP模式为突破惯性思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模式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2.挑战政企管理体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项宏观政策的出台前后,政府官员都会抽样走访当地企业,视察政策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视察过程中,政府为企业带来的隐性商机积极影响着企业绩效,且该影响在制度环境薄弱地区尤为显著。而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企业对当地政府绩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源于地方政府经济政绩竞争及相关绩效信息的需求,企业成为地方政府最有价值的“顾客”。出自各自利益的考量,“双向寻租”使政府和企业之间一直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反观PPP模式,政企基于契约的平等合作关系,突破了单一制国家治理结构下政企关系中政府的绝对领导地位。PPP的发展对政企分开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若合作双方因关联关系私相授受,造成风险分担和利益分享不匹配,那么其合作结果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侵害公众的利益。而目前许多PPP项目的举步维艰往往源于政企关系的灰色地带。因此,PPP模式挑战了原有的政企管理体制,只有政府正确处理自身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相对独立于企业行政,才能维护PPP项目的顺利推进,发挥PPP项目较传统建设工程项目的优势。

       3.贯彻供给侧思想。2015年11月1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从需求的对立面——供给的角度进行去产能,去杠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直以来,政府基于公众的需求提供基础服务。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即使政府入不敷出,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但政府仍盲目筹资、投资进行基础工程的建设。这种力不从心的服务供给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演愈烈,从而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PPP模式则反其道而行,从供给的角度为公众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政府将基础建设项目风险适当的分散,与企业平等合作,共享利益,在减轻融资压力的同时,高效地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贯彻供给侧思想,改变供给方式,PPP模式的发展为融活社会资本,加速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一大途径。

       (二)PPP项目实施现状

       1.PPP发展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PPP项目主要以BOT为主,开始主要针对吸引外资,后来逐步拓展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PPP项目涉及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市政公用事业、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分析近三年财政部公示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可知,我国PPP项目存在投资范围不均匀,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目前,PPP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市政和环保这三方面,对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有待提高。虽然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枢纽,环保是经济发展质量的一大重要指标,市政更是直接关乎公众的生活质量,这些方面政府理应加大投资,但对教育、体育方面的投入也不容忽视。当然,值得肯定的是,PPP项目的涵盖范围正在不断地拓展,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在全面化。此外,从2014年财政部公示的示范项目涉及10个省到2015年涉及30个省,从中不难发现我国PPP项目正在不断地普及,逐渐被当地政府所接受。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不一,制度环境相异,PPP项目在各省市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