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作 者:
林明 

作者简介:
林明,1958年7月生,广西岑溪市人。 梧州师专学生处处长、党支部书记。发表有《论长征精神的哲学基础》、《班主任工作原理与艺术》等论文、著作。梧州,邮编:543000。

原文出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提 要] 本文从当前大学生思想观念实际出发,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思想政治 途径 人才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高等学校德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为了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采取各自的发展战略,以增强自己在综合国力上的竞争力,尽管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多种多样,然而归结到一点,那就是一方面高度重视高科技研究与开发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这场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竞争,特别是跨世纪人才竞争。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向第二步、第三步的宏伟目标迈进,人才素质如何,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能否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良好的个性品格,以及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和应变力的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个重大变革使我国加快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并与世界经济接轨。因此,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它不仅要求国家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经济行为,而且还要对人们进行道德、守法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手硬,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激发了社会生产的活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利益的重新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文化的冲突,这一切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人们的心态正经历着变化与调适。大学生们无疑也感受到这一变化,并敏感地经历着这种调适。从总体上说,这些变化和调适使得人们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竞争观念、利益观念增强,其主流是积极的、向上的、进步的;但这种变化也有消极的一面,即一部分人的心态出现物欲化、粗俗化、冷漠化的趋势;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拜金主义对高校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怎么样呢?总的看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观的现实性。当前的大学生,既反对空谈目标的理想,又反对缺乏追求目标的“信仰真空”,他们认为理想是由一个个具体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阶段性小目标构成的。这种理想观反映在对人物的评价上就是崇尚那些虽有缺陷而有个性,有创造意识的人物,不大崇尚那些高不可攀的伟人与名人;体现在政治上,对国内外大事表示关注而不盲目“随从”,对重大事件不急于表态而是通过冷静思考后才下结论或发表评论。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以前的关心政治、热衷政治开始转向了解市场、股票、三资企业,对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习淡漠,注重实惠。是毕业班学生的,开口闭口就是如何想办法找到好单位,选择到能赚钱多的地方去。在辅修课中,多数选择计算机、股票、英语、公关、商品推销等课程。所有这些,均反映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步步趋于现实,追求的目标更多地带有经济的因素。

      二是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与能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利益分配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冲击着大学校园,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类型:一种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主张无私奉献,公而忘私。具有这种价值取向的学生只是极少数。第二种是先奉献后索取,且奉献大于索取的价值取向。这是高校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第三种是奉献与索取相等的价值取向。还有一种是奉献小于索取或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价值取向,持这一观点的虽是少数,但其影响和危害较大。总之,在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中,积极与消极因素并存,部分大学生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和自我实现的途径,一旦两者之间产生矛盾时,价值天平就会向个人倾斜。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分看重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而自我调适能力差,有的感到精神压抑、悲观,甚至出现厌世,对政治学习、政治教育淡漠,重实惠,说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在毕业分配问题上,议论的多是如何找到能赚钱多的单位,把收入的丰厚置于第一选择,不顾国家,社会的需要,不顾是否符合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在平日学习中,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有的甚至逃课去学电脑、外语等应用技能型课程,出现所谓“逃课不逃学”的现象。

      三是生活观的多样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内容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特征。在生活态度上,大学生们求新、求乐、求美,主张“学得专心、玩得开心、干得尽心、活得舒心”。他们注重个性的发展,不赞同被动适应的方式,而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生活方式;在消费观念上,绝大多数反对盲目追求高消费,主张量力而行,只有少数学生追求高消费,吃喝攀比,注重物质享受,已在大学校园中占去一定市场;在社会交往上,比较注意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热衷于参加各种联谊活动,不断扩充自己的交往范围。

      四是行为特征的商业性。由于对市场经济的曲解,部分大学生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误认为是纯粹的商业经济,把“下海”看作是搞市场经济的唯一途径。因而,在高校曾一度出现各种跳蚤市场,商品海报充满学校广告栏,经商成了他们的热门话题,有的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中公开标价推销自己,等等。

      2

      从高校学生以上思想实际可以看出,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大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大学生创新、进取的热情,但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认清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