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仓库是物流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物流节点的核心单元,具有衔接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创造时间价值和保存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叶怀珍等,2014)。受益于社会分工深化和物流组织模式革新,储运部门从原有大型国企中分离出来,转型为专业化物流企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仓库;在制造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物流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和电子商务迅猛增长背景下,以普洛斯、嘉民、安博、宝湾等为代表的物流地产商快速崛起,占据大部分高端仓储市场。据有关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物流设施行业的需求/供给比为44.9%,缺口达2390万m[2],上海、深圳、天津、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物流用地严重短缺,苏州、昆山、佛山、廊坊等卫星城和部分省会城市成为仓储布局新的集聚中心,仓储业空间格局变迁加速。在互联网时代,仓库区位选择愈加关注经济运距、辐射人口数量和密度等,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 1921年,美国农业部开展了冷冻(藏)仓库的数量、结构及地域分布调查,刻画了不同产品、不同类型和不同职能(公共、私人和半私人)的仓库分布特征,将生产和人口地域集中作为仓库布局的重要因素(Banks,1954)。其后,对仓库区位因素的认识从最初集聚于生产和需求地以降低运输成本(Baumol et al.,1958),发展到关注生产商和竞争者的区位、各种运输方式的可达性和不同销售水平(Tompkins et al.,1984;Ho,1995),并考虑需求对象和分销渠道改变、库存和运输成本的变化、顾客物流服务要求的提高等对仓储区位重构的影响(Melachrinoudis et al.,2005)。近年来,配送成本、道路交通的连通能力、制造和装备企业的邻近性成为影响仓库布局的重要因素(Hilmola,2011)。城市群和大都市地区成为仓库的主要集聚地,仓库数量和吸纳就业人口数量显著增加,远郊地区的表现超出城市中心和乡村地区(Bowen,2008;Rodrigue et al.,2013;Dablanc et al.,2014)。 国内仓储业区位研究聚焦于仓储企业的空间格局与区位模式识别(赵晓卓等,2005;莫星等,2010;曾小永等,2010),将仓库分为通用仓库、专用仓库、特种仓库、保税仓库和码头存储区五类,数据多来源于黄页、问卷调查等微观数据,以及统计年鉴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宏观数据,研究尺度聚焦于城市或企业层面(王成金等,2014),全国尺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李国旗等,2015;宗会明等,2015),分类型和多尺度综合集成研究等方面有待强化,仓库微观数据的缺失制约了仓储区位研究的深入。为提升仓库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仓储设施现代化,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通用仓库等级》(GB/T21072-2007),从设施条件、员工素质、服务功能、管理水平等方面,将通用仓库分为一星至五星5个等级,五星级仓库为仓储设施的最高标准。星级仓库作为仓储型物流企业的核心设施,其区位对仓储企业网络构筑和竞争力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星级仓库为研究对象,基于省市县和距离等多尺度,揭示星级仓库宏观和微观区位特征,探究等级差异对仓库区位形成的内在机制,既有利于丰富物流区位理论,也能为仓库区位重构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评定的通用星级仓库,时间跨度为2008-2014年,合计评审仓库302个,其中:五星级仓库194个,四星级仓库48个,三星级仓库49个,二星级仓库11个,按照同一仓库不重复计算和按最高等级计算原则,获取全研究样本237个。其中:五星级仓库155个、四星级仓库37个、三星级仓库36个、二星级仓库9个。对研究样本地址进行空间化处理后,属性指标包括名称、所属企业、位置和经纬度坐标。样本覆盖了大多数物流地产商、原国有大中型物流企业和新兴民营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既有仓库划分多基于供应链中位置、物资的种类和建筑构筑特点、机械化程度和储存温度等视角(叶怀珍等,2014),难以体现区位特征。考虑到经营方式和服务对象对物流区位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国内外物流企业和仓库分类标准(Baumol et al.,1958;Gattorna,2003;汝宜红等,2014),划分研究对象(表1)。
图1 星级仓库区位与交通网络关系识别过程 Fig.1 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star warehouse lo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2.2 城市中心点确定 城市中心点确定是星级仓库区位与交通网络关系识别、星级仓库的物流距离测度的前提条件,对识别星级仓库区位特征以及类型、城市等级差异具有重要意义(Sakai et al.,2015)。物流活动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中心城区向近郊、远郊蔓延的区位演变过程,总体符合中心地理论的分布规律。受城市规模扩张和功能调整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卫星城、城市新区等城市副中心大量出现,但物流区位演变具有滞后性,且大部分城市仍然为单中心结构,现有交通网络和城市职能也多围绕原有城市中心规划和配置,城市中心点对认识物流区位特征仍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城市中心点设置的差异,提出四种常见的中心点选择原则(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