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2.81;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8-0112-08 自20世纪70年代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生产的概念以来,关于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话题。空间生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出现,在根本上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就是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空间生产问题才真正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理论上被加以反思。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现象,空间生产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当代,空间生产又呈现出新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空间生产的市场化是其中的一个具有显著时代性特征的新趋向。城市的发展与建构是当代空间生产最具显示度的领域,空间生产的市场化发展对当代城市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客观上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当代城市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深入、合理地审理空间生产的市场化现象成为一个理论任务。 一、空间生产及其市场化趋势 谈到空间生产的市场化发展,首先应明确什么是空间生产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这不仅是问题讨论所必需的观念前提,同时也为深入探讨空间生产市场化发展的历史基础与现实影响提供了基础性的切入点。关于空间生产的概念我们在一些文章中已经做了较为细致的阐明,出于叙述完整性的需要这里再简要概述一下我们对空间生产的理解与界定。所谓空间生产就是通过物质资料在物理空间中的重置或重构创造出符合人生活需要的空间产品的过程。空间生产并不是独立于物质生产之外的生产类型,空间生产首先是物质生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空间生产”的概念突出了生产的结果即物质产品作为空间产品所具有的空间属性和所体现的空间意义,以及这种空间属性和空间意义对人的生活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①空间生产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空间生产的发展,不仅表现为人类生活的物理空间的扩张,更表现为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利用的空间形式日益远离原初的自然空间状态,不断创造出新的空间形式和空间关系。 空间生产的结果是空间产品。任何物质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前提。空间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是以往生产活动的结果同时又为进一步的物质生产提供了空间前提。也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来看,空间生产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和表现方式。根据唯物史观,任何物质生产同时也生产着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反过来制约着进一步的生产活动。就此而言,空间生产一方面受到既有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又构成了社会生产关系建构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关系再生产根本路径。在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空间生产更取决于社会因素,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空间生产状况。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列斐伏尔会强调“空间是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②。与此同时,空间生产状况又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建构,空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必然带来相应的社会关系后果,怎样生产和消费空间产品就会造就怎样的社会关系。“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根本上反映的是空间状况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正如爱德华·索加所强调的,“如同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一样,社会性和空间性彼此(通常总是冲突着)推动、互为因果从而辩证地融合在一起”③。 明确了空间生产的基本内涵我们再来看何谓空间生产的市场化。空间生产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空间生产状况既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又受到该社会阶段生产关系状况的制约。比如居住空间的建构,四合院的建筑一方面是与古典社会物质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宗法社会等级关系的要求。现代社会尽管有了更高、更好的物质技术条件从而使建造四合院成为更加容易的事情,但是这种居住空间形式不再成为现代人的选择。再比如传统农业社会中城市的建构,政治或军事的因素在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呈现出显著的政治上的“中心—边缘”理念和结构。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城市建构则主要依经济发展需要而展开,经济中心成为城市规划的主导理念。自然经济条件下凸显的是相对孤立与封闭的空间存在,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随着交换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空间上的普遍交往成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历史因此成为“世界历史”。总之,同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状况相联系,空间生产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种历史性特征在当代也有充分的显现,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即在于日益深化的空间生产的市场化趋势。 所谓空间生产的市场化即空间生产的商品化,简单一点来说是指空间生产在其社会性质上日益呈现为商品生产,市场原则主导空间生产的整个过程。空间生产不再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而更表现为价值增值的过程。空间产品不再仅仅是具有一定使用性的物质产品,而更是作为蕴涵价值增值的商品而存在。空间生产的首要直接目的不再是空间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在于空间产品作为商品所实现的价值增值,使用价值的生产退居为实现价值增值的手段。在空间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整体过程中,市场原则是其中首要的和基本的准则,市场机制成为制约空间生产具体发展进程的主要力量。 就是说,空间生产的市场化在空间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都表现出来。首先,就空间产品的生产而言,空间生产的市场化表现为价值增值取代使用价值成为空间生产的首要的根本的目标指向,市场原则主导空间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和结合方式。其一,空间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当然要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空间产品的效用性影响和制约着价值增值的实现程度。但是,蕴含在产品中的价值增值才是生产的直接目标,产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只是实现价值增值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形下,价值增值及其实现成为一切空间资源的开发、使用所环绕的轴心,只要能够满足最大限度增值的需要,任何形式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可行的。资本对价值增值的追求具有无限的性质,空间生产市场化以后在空间产品的生产上也表现出无限扩张的性质和趋势,这种扩张首先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实际需要而是价值增值。其二,与空间生产的商品化趋势相适应,空间生产要素作为商品生产的要素出现,空间资源和空间条件被作为商品纳入到空间生产的过程。资本数量的多寡成为空间资源占有状况的根本依据,谁拥有更多数量的资本谁就可以更多地占有空间资源。不仅如此,空间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也被市场化要求所主导,怎样能够带来最大限度的利润就会被怎样使用。比如一块土地是用来建住宅还是高尔夫球场,完全取决于哪个市场利润空间更大。其次,就空间产品的分配而言,空间生产的市场化表现为完全按照资本原则进行产品分配。空间产品的生产者并不一定是空间产品的拥有者,在生产要素被商品化的前提下而是谁出资谁占有。空间产品的分配权力掌握在资本手中,既不是按劳分配,更不是按需分配,而是按资本分配。在这样的意义上,空间产品成为资本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再次,就空间产品的交换而言,市场化的活动即是交换活动,广义的市场就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在这样的意义上,一切进入交换活动领域的空间生产活动和空间产品都是市场化的。这里,我们不是在一般交换活动的意义上来谈论空间生产的市场化的,而是指空间生产作为商品生产出现,空间生产一开始就是以用于交换为指向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能否用于交换,是否有利于交换,是否有利于获得最有利的市场价格(比如楼盘推出的时机),都成为空间生产活动的重要考量因素。最后,就空间产品的消费而言,空间生产的市场化表现为市场原则主导空间消费,“谁购买谁消费”的市场原则成为空间消费的最根本准则。空间产品的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无论哪种类型的消费,遵循市场交换原则来获得消费权日益成为空间消费的主导原则。不仅诸如住宅等生活所必需的空间生活资料要按照市场原则获得,具体生活形式(诸如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的展开所需要的空间资源和条件也日益按照市场的原则来获取。不支付动辄几百元的景区门票就不能在该景区休闲;如果对价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尔夫会员证望而却步,也就意味着与这项运动是隔离的。谁购买谁消费,不购买就不消费,这已经成为当代空间消费的一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