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无意识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小利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原文出处:
理论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无意识教育作为一种现象已被不少人所认识。但是,在理论界却少有人真正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研究。笔者认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随着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新取向,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改进,需要我们对无意识教育的意义、特点、无意识教育与有意识教育的关键以及怎样开展无意识教育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无意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受教育者成长进步的需要

      所谓无意识教育,是相对于有意识教育而言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无意识属于人的非理性方面,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没有自觉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隐蔽的意向,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指向。与此相对适应的无意识教育,指的是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具体说,这种教育方式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自觉地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从中国人民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式来看,无意识教育是顺乎中国国情,合乎中国人民的思维特点的。目前,学术界大多数人公认: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形象思维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重实际、轻理论,重形象、轻抽象,重感性体验、轻逻辑推导的特点。有意识教育恰恰是运用逻辑推导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灌输给受教育者。可见,要很好地进行这种教育,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自然经济仍占很大比重的国度里,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转化的复杂过程。它包含了知、情、信、行四个关键环节。无意识教育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和任何一个阶段,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地发生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增强受教育者个体进行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个体接受认知信息的程度;另一方面,认知活动一旦顺利、有效地进行,既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要,发展了他们的才能,也会引发新的愉快情绪。受教育者多次、反复地从这种愉快情绪中获得满足,最终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定势倾向”。这时,由于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自己的选择使人感到不是必然总体在主宰、控制或排斥偶然个体,相反是偶然个体去主动寻找、建立、确定必然总体,受教育者便会有自我超越的快乐感、高尚感和幸福感,受教育就成为其自觉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能够始终及时地进行积极引导,那么,教育者的目的、意图便会内化为受教育者强烈的信念和意志。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受教育者去实践、去作为。行为的多次反复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又可以加深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促使其情感的培养、认知的进行和信念的确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意识教育能有效地弥补有意识教育的种种不足,有利于调动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或仅仅是有意识教育的辅助,也不仅仅是一种途径和方法。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实行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都存在,涵盖着受教育者发展的各个方面,它象一根红线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离开了无意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这样去认识无意识教育,在实践上不自觉地把无意识变成了有意识教育的附庸。这不仅造成了理论上的含混不清,无法给予无意识教育应有的公正地位,而且导致了实践上的弯路和失误,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可见,时代的发展呼唤着无意识教育,受教育者的成长进步离不开无意识教育。我们要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入情、不入理、不入脑的状况,必须正确把握无意识教育的特点,处理好无意识教育和有意识教育的关系,并使二者按照正常的轨道运行,形成二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二、无意识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有意识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有意识教育相比,无意识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对于教育者而言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而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却是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它以形式活泼多样见长,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积极的活动之中。被教育者可以在这些活泼多样的活动中,不知不觉但却是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者的意图和教育内容。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把无意识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无意识教育须具备一定的载体。无意识教育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它不能孤立地进行,总要依附于一定的客体或活动。这些客体或活动就是它的载体。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意向、内容正是依附于这些载体并通过这些载体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和发挥作用,不知不觉、悄无声息地融进受教育者的心灵,并且不断积淀下来。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形成顿悟。这样,教育者的目的便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

      (二)无意识教育具有一定的愉悦性。无意识教育一般来讲是愉快而轻松的,是为受教育者所乐于接受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愉快是人类最主要的、最普遍的正情绪,无论对个人而言,还是对社会群体而言,都是接受教育时最有价值的情绪。一方面,它为人们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另一方面,在认知活动中伴以积极的情感,还会进一步优化认知过程,促进认知信息更好地贮存和保持、传递和交流。无意识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客体或活动,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引发受教育者愉快、快乐等正情绪,触发他们的种种激情和向往,从而抑制、弱化负情绪,打破负情绪、逆反心理与教育效果不佳之间的恶性循环,造成情、知、信、行之间相互影响过程的良性循环,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优化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