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战略地位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振英 中共保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原文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作用作了深刻阐述和高度评价。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紧迫而意义深远的任务。

      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了文明和文明时代,但并没有把人类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没有使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简明的概念来概括诸如教育、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理想、纪律等文明现象。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对社会主义不断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明确划分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概念,并阐述了两个文明概念的科学内涵,进而提出把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来加以建设,并且把它提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高度。这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再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1)〕后来,他又对精神文明的范畴加以概括,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仅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2)〕这不仅全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而且把思想道德提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内容的地位。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权柱,为世界上一切要求革命、要求进步的人们所向往,也为世界上许多精神空虚、思想苦闷的人们所羡慕。”[(3)]一个长期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社会,不是社会主义,而一个仅仅经济发达、物质富裕的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还需要有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正因如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主要议题,我们必须从这个意义上深刻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地位。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文明是一种进步状态。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之所以必然取代前一个社会形态,其根本点在于它创造了高于前一个社会形态的文明,这是全部文明史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要创造更高的文明,必须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历史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和科学世界观,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建立了社会主义文明。当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既需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又需要思想政治道德建设。这是因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通过思想道德的功能体现出来。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4)〕因而,占有了生产资料从而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必须在精神生产方面也占统治地位,创造精神财富。这种占据和创造,一方面表现为马列主义影响、指导、规范、武装全体社会成员,另一方面表现为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自身,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养成新的品格,造成新的力量,从而为实现最高理想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直接目的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因此,它内在地包含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确立和发展以公有观念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既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又有效地抵御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有力地消除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建立起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精神文明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使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为此,必须重视思想理论建设,首要的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要特别注意做好用这一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任务,因为他们承担着跨世纪的重任,必须使他们不仅掌握现代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认清责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止腐朽思想和种种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一重要论断揭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这种有机结合,内在地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切实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觉地发挥了对精神生活的积极物质基础作用,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平等观点、效率意识等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对新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产生积极的导向、推动、保证作用。由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负面作用而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又对新经济体制起着消极的负面效应,严重干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破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现实生活说明,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正如江泽民所说,始终不渝坚持两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根本原则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遵循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规范,以防止和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向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

      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根本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格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通常认为,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倾向等,它犹如人的灵魂,在人的一切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如果一个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那就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本职工作表现出坚强的毅力,执著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