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界一向认为圣经(新旧约全书)乃古代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对欧洲文明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圣经旧约》(即本文所讨论的希伯来圣经,下称圣经)乃由犹太人创造,是古代犹太人的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鲜少论及犹太世界内部对圣经的态度自古充满了悖论与矛盾。 在犹太人漫长的流亡欧洲的过程中,确切地说是从拉比时代到犹太启蒙运动时期的数百年间,拉比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一度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举例说来,欧洲犹太人的重要群体——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忽略圣经传统长达几个世纪。17世纪的拉比约瑟夫·翰(Joseph Cahn)曾经慨叹:“在我们这代人中,许多拉比从未见过圣经。”①18世纪的早期犹太启蒙主义者威斯利(Naphtali Herz Wessely)也曾经抱怨:“我们对圣经一点也没有关注。”②由于在《塔木德》和其他一些解经文本中,解经学家对圣经中同一个段落一直在进行无法穷尽的不同解释,③现代人通过《塔木德》接受的圣经,显然与圣经原典发生了偏离。乃至一些基督教学者把犹太教与犹太人区分开来,认为犹太人歪曲、甚至背叛了圣经传统,并把《旧约》视为基督徒的一部书。本来在信仰中被视为生活源泉的圣经也长期与犹太人的日常生活相脱离。虽然在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重译圣经,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但直到19世纪初期,“圣经还是没有在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应有的地位”,④欧洲的许多犹太人依然对圣经知之甚少,许多犹太家庭里甚至没有一部完整的圣经,至多有《摩西五经》和《诗篇》,许多年轻的犹太人并不熟悉圣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德国由自由派犹太人创办的周报《犹太汇报》(Allgemeine Zeitung des Judentums)曾经直陈:现代犹太人已经丢失了圣经,应该将其追回,于是便有了“回归圣经”之说。其意义不仅指“回归圣典”,而且也逐渐包括了“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特征。⑤无论犹太教改革还是犹太启蒙运动和现代民族主义运动,都把“回归圣经”当成犹太教现代化或犹太民族复兴的先决条件。⑥在呼吁犹太人“回归圣经”的过程中,现代犹太世界中出现了许多营垒,观点不一。 本文无意逐一探讨这些派别与营垒,仅试图抓住对圣经原典的回归、与欧洲现代圣经研究的交锋以及与犹太民族主义的关联这几个维度,探讨19世纪圣经学术史上这一带有革命性意义、又被中国学界所忽略的现象。 先声:犹太启蒙运动时期的回归圣典 回归圣典,顾名思义指回归希伯来圣经原典,指在阅读、研习、理解、阐释圣经的一系列活动中,均要以希伯来圣经原典为参照物,而不是通过《塔木德》、米德拉什等带有中介色彩的犹太解经著作而进行。从历史上看,现代犹太人对圣经的回归,或者说对圣经原典的切近,应该说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犹太启蒙运动(Haskala)。虽然不能说犹太启蒙运动恢复了圣经在犹太世界里的至尊地位,但是对传统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及其社会共同体来说,圣经在犹太启蒙运动时期被赋予了一种新身份,其在犹太文化形成期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承认。⑦犹太启蒙主义者(Maskilim)发起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融入西方社会,复兴以圣经为代表的古代犹太民族文化,这是因为,圣经时代代表着犹太历史的辉煌时期,可以让寄居在欧洲他者中的犹太人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但就当时而言,犹太社区的圣经研究逊色于《塔木德》研究,这一局面令犹太启蒙主义者感到难堪与焦虑。犹太启蒙主义者试图把中世纪犹太学者的创造力与独创精神融入圣经研究,以推动犹太世界的圣经研究。⑧与此同时,这些犹太启蒙主义者受到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文学审美情趣的影响,希望把对文本的敏感度带进圣经研究之中。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欧犹太世界开始把圣经当成有助于形成犹太文化支撑的一部经典,甚至将其与《塔木德》及其评注相提并论,而导致圣经角色这一革命性变化的领衔人物乃是犹太启蒙运动的先驱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出生在德国德绍市一个犹太人之家,自幼钻研拉比教义,1743年随老师大卫·弗朗科尔去往柏林,开始研究数学、拉丁文和其他现代语言,从事过家庭教师、簿记员等各种职业。1763年,他因撰写探讨形而上学方面一个深奥问题的一篇论文战胜康德,获得普鲁士科学院颁发的大奖,一举成名,从而令德国所有的犹太社区对他充满敬意,提升了他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而进入了受“受保护的犹太人”阶层,甚至成为莱辛《智者拿单》中的主要人物原型。⑨个人身份的提升有助于门德尔松更好地展现他自己所归属的犹太文化。在门德尔松所处的时代,意地绪语版圣经并不忠实于希伯来原文;德文版圣经又融进了基督教思想,在解读犹太圣经时加进了《新约》内容;因此门德尔松打算把《摩西五经》翻译成德文,让读者了解希伯来圣经的原貌。 1778年,门德尔松与马索拉圣经语法学家杜伯诺(Solomon Dubno)、犹太启蒙主义者威斯利以及另两位年轻的犹太启蒙主义者在参考路德的德文版圣经、加尔文的法文版圣经以及英王钦定版圣经的基础上,将《摩西五经》(圣经中的前五卷,亦称《五经》或“托拉”)翻译成德文。该译本题为《和平之路书》(Sefer Netivot ha-Shalom),于1780年到1783年陆续出版。⑩这是现代社会里第一部由犹太人翻译而成的杰出的世俗语言版本圣经,其译者不但忠于犹太传统,而且也拓展了犹太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融合,并通过革新希伯来语,确立了犹太启蒙运动时期的语言标准。目的在于帮助经年身处“隔都”(Ghetto)(11)的犹太人通过阅读圣经译本,了解希伯来语,学习德语,从而架设起通往现代文明社会的桥梁。门德尔松等人确立了十分独特的德文版《摩西五经》体例,它包括《摩西五经》的(希伯来文)文本;德文译文(Targumashkenazi)、评注(the Biur),以及注文等几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