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思想理论教育在改革中深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外交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学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从1996年到2010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为实现党提出的两个“大发展”的目标,联系高校教学实际,必须深化思想理论教育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使我院的思想理论教育能上一个新台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始终是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

      总结我院复校以来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进一步加强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巩固和加强“两课”这一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看不到十八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这一辩证的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同样适合分析我院的情况。

      自从复校以来,外交学院的政治理论教育虽然也有曲折,但总的来说发展是正常的,并在长时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具有外交学院特色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较好地发挥“两课”的思想教育功能,保证“两课”教学根本目标的实现。

      外交学院理论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是:

      第一,外交学院党委和主要院领导有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院领导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能积极支持、监督、检查学院的政治理论课教育,并给予具体指导。对理论教研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解决。除此之外,学院领导还亲自领导在全院开设《当代中国与世界》专题专列讲座,邀请外交部和其他各部委的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这个课程对于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对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外交外事人员的基本素质,起到了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外交学院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由于外交学院的“外交”特点,它具有其他外语院校所没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法学基础》、《国际法》、《中国政治制度》、《中外政治制度比较》等等。此外,马列主义教研室在完成主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开设了《美学》、《社会学》、《形式逻辑》、《社会和行政监督》等选修课。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成为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理论修养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能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特别是近几年,围绕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图书资料建设,教务处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在工作日调整、总体课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国家教委规定的五门基本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时数。

      正是有了以上几个方面,外交学院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是始终如一,卓有成效的。它为我国的外交外事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在这中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我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

      二、理论课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出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习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而这些变化在高校的青年学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这使高校政治理论课——这个社会主义大学的传统学科,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困难和考验,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在新的起点上改革、发展、完善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过去十几年中,虽然我院的政治思想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市场改革大潮的冲击和各种思潮、理念互相冲撞下,我院的政治理论课还不能完全适应改革的需要,还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当前理论教育以及青年学生的特点不适应;学院的理论教育、思想工作的组织领导与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不适应。为改变这些不相适应的局面,使我院的理论教育课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改革的需要

      在当今时代,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也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政治理论课无论是从教学体系还是从教学内容都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了的中国和世界。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主线,以革命为口号。这与当今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稳定为口号的要求是不适应的。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做了许多调整,但毕竟是在旧有的基础上的添添改改。因为理论的出发点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阐述的原则不同,这就使在原来理论体系基础上经过修补过的教材失去了其逻辑的严谨性、一致性,失去了传统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具有的强大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社会的剧烈变革呼唤新的理论,人们在这种剧烈变动的社会里需要理论的指导。这种理论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和内容如果不以这一理论统帅所有的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学科,就会陷入自相矛盾而失去了说服力和感召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