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灌输”本质及实施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军令 山东矿业学院

原文出处:
煤炭高等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关于“灌输”的本质,不少同志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主要采用此方法。我们认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含义是“教育和宣传”——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灌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受教育者如何实施有效的灌输,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的是列宁。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灌输”,不仅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在其它领域和工作实践中也屡见不鲜。科普作家高士其说过:“单纯的进行知识与技术的灌输,而没有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予以归纳、整理和指导应用,是不能成为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的”;李大钊也主张要“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里输到社会里面去,而“盖文明云者,即人类本民彝,改易环境而战胜自然之度也”。政治理论课在灌输,专业课也在灌输;学校里、课堂上在灌输,家庭和社会同样也在灌输;广播、影视、图书报刊等,若不对社会实施正确有效的灌输,便失去了其存在价值。“灌输”并非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所独有,人们接受灌输的内容也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灌输”是构成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的重要内容,没有必要的科学有效的灌输,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革命领袖们十分重视对人民群众革命思想和理论的灌输,同时也都非常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运用。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动、教育、武装、引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就采取了参加集会、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创办报纸杂志等方法手段。演讲,是他常用的方法,仅在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的年代里,他就发表了216次重要演讲,对其“和谐、完整、明快和强劲”(高尔基语)的演讲,斯大林高度评价道:“使我佩服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他)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进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列宁对演讲这一灌输方法炉火纯青的运用,既较好实现了灌输真理、宣传思想、教育群众、激励士气的目的,又使他成为20世纪举世公认的八大演说家之一。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要求全党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他指出:四项基本原则都需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做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应当尽快写出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份量的论文、书籍、读本、教科书来,这项工作“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完成的工作,而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

      “灌输”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尽管方法的科学运用可以实现内容的有效教育和灌输,但两者不能等同。就字面意而言,俄语里“灌输”直译为“充实”,汉语中理解为“灌注输送思想、知识等”,可形象解释为“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这就是说:实施灌输,既要有灌输的主体,也要有灌输的客体,主、客体以思想、知识等为中介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双回路动态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抽象集合意义的“灌输”,作为过程的它与“怎样灌输”等一系列形象具体的方法截然不同,正象“工作”不等于“工作方法”、“享受”不等于“享受方式”一样。

      视“灌输”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极易使人仅从字面上对其产生曲解,同时也等于否定了对具体灌输方法的研究,这对实施科学有效灌输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第一,有的同志错误认为“灌输”就是力的强迫接受,就是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下的生塞硬灌,因而工作中习惯于“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排除了相互间的平等对待、双向交流,双方关系变得紧张,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反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疙瘩越结越多、越结越紧;第二,既然“灌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主要方法,一些同志便不愿再下功夫对具有渗透、感染和潜移默化功能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其它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形式的东西多、实在的东西少,枯燥乏味的东西多、新鲜诱人的东西少,无的放矢的东西多、有针对性的东西少等问题;第三,方法的不当或错误,可能导致受教育者对包括正确教育内容在内整个教育的逆反。

      “灌输”到底是什么?1920年,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又一次提及“灌输”,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最令人厌恶的特征,即理论与实践脱节”,进而指出:“教育共产主义青年,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教育不是这样”,这对我们研究“灌输”的本质有深刻的启发。

      我们认为:“灌输”就是教育宣传、影响熏陶、输入充实。作为构成社会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遍布于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中间。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灌输就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宣传,当然,其方式、方法应该而且必须是多种多样、科学有效的。

      二

      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理论的科学有效灌输,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研究接受灌输的对象,是有效灌输的前提

      青年学生是灌输的具体接受者,提高其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素养则是灌输的根本目的。但是这种灌输必须建立在他们求实、求真、求爱、求美,盼尊重、盼信任、盼理解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他们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摸清其思想实际、接受能力、具体问题、心理承受能力等,既是实施灌输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