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现代化与道德现代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玉宝 吉林省教育学院 长春市 130022 于伟 吉林省行政学院教员 长春市 130062

原文出处:
长白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

      道德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这一点不仅是我们在经过了百多年历史徘徊反复之后取得的重大认识成果,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实践的现实反映。道德现代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全面启动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一步落实等等,都需要一个逐步培育发展起来的现代道德体系的支持,现代道德体系能够为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提供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和强有力的价值精神辅助。当人们还处于新旧道德矛盾纠葛和冲突抵牾的困境,时时感受着旧道德的纠缠时,是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因此就迫切需要新型道德的生成。在这里,道德现代化之“工具价值”——它对现代化整体运作的促动功用——是非常明显的。

      道德现代化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即“目的价值”。换言之,道德现代化不只是手段,同时也是目的。“现代化”就是对文明跃进的积极求取,而从文明的构成这一角度看,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方面处于一种相互钩连的有机联系之中,“三位一体”的结构型态决定了舍弃任何一方都不能求得文明的质的跃进。在社会文明的总体架构中,伦理道德是精神文明的内核和灵魂,因而它的发展实际上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完整目标的实现。没有道德的现代转换,现代化便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现代化,也不会最终实现。正因为如此,早在本世纪初,陈独秀先生便提醒说,伦理道德方面的觉悟是中国“最后觉悟之觉悟”。[1]

      虽然说道德现代化具有极大的功用或价值,但其实现不是自发的。

      道德现代化首先依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道德和经济的关系、经济对道德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早就揭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真理性认识。今天,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快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才能为以共产主义道德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这一大背景,道德现代化既无从谈起,也不会最终完成。

      其次,道德现代化还取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有效进行。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仅是人们心中道德“法”的现实体现,而且也是道德之“法”的保护神。只有在民主和法制系统切实建立、完善并健康运行之后,我们才能破除“以君主爱憎为善恶,以君主之教训为良知”[2]的千年陋习,给现代道德提供健全的发生机制和制度保障。应该看到,过去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中大量存在的“以言代法”、“以德代法”、“以政代法”现象,不仅给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造成很大破坏,而且也给道德建设造成很坏的影响。如今,我们正在进行的完善法制工作,从某种意义上也是道德建设工作。

      再次,道德现代化有着对开放性社会主义大文化环境的依靠。道德伦理只是人类精神文明之一面,其创化和自新,积极发展和现代化转换必然有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启动。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反省、外来文化的积极借鉴和汲取、代表社会发展趋向的新兴价值精神的总结和升华……这一切都有助于道德文化的现代化。反之,有一个自封性的安故守常的文化环境中,现代道德无由生成和发展。

      如前所述,道德现代化之实现有着种种前提性社会条件的限制。但还应看到,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发展对道德现代化的决定性意义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是一种机械的因果关系,也不意味着现代道德只能等待被动生成。实际上,之所以有“道德现代化”这一问题之提出,是因为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主体有其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之可能和必要。换言之,现代道德不是大工业经济、民主政治等等的消极产物,而是一种积极求取主动生成的文化形态。

      那么,现代道德之主动生成的基础或依托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教育无疑是最主要的一种。

      二

      道德教育对于道德现代化的实现有哪些价值表现呢?

      第一,道德教育是现代道德进入社会化的中介或桥梁。道德的产生在根本上是源于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利益关系的确立和改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民主与法制精神规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新道德和新伦理必定会逐渐形成。但是,这种代表社会生活发展趋势的新道德伦理一方面可能是零散的(而不是完整的、体系化的),另一方面可能只为一部分人所遵循和掌握(他们在开始往往是被看成是“不道德的”或是社会道德的叛逆者,如康梁等人在维新变法时就曾被称为“逆贼”)。因此,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最初萌发还不能算是“道德的现代化”,正如某个人的道德问题不能被看成是社会道德问题、某些先进道德生活的实践者之道德水平不能代表社会道德之总体水平一样。新道德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说达到现代化,即它已被社会生活主体全面认同并不断拓展,逐渐取代原有的道德价值体系。

      历史的发展证明,道德教育自古至今一直是道德社会化的最强有力手段。今天,道德教育仍然是新道德伦理扩大社会影响和社会占有、不断生成壮大的最有效途径。在教育普及的当代社会,这一点就更为突出。

      第二,道德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完成对旧道德的彻底批判。道德都是发展着的,不存在任何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道德。因此,一个时期里的新道德,随着它所适应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的改变,会变成旧道德。但是,道德不会随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或消失立时实现自身的转换。相反,它以自己固有的历史惰性延续自己的存在,对抗社会的变迁。正因为如此,当旧道德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时,就需要人们自觉地从思想中消除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道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