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妈妈的困惑 思思3岁半了。今天思思穿鞋子前拿着一只问:“这是左脚的吗?”思思妈看了一眼答:“是左脚的。”思思妈刚要暗喜思思会分左右脚了,却听到思思接着问:“哪个是左脚?” 思思两次问妈妈有关左右的问题,她对左右的判断与辨识,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水平。她虽然已经知道了现实中有“左脚”“右脚”之说,也知道了鞋子是要分左右的,但还不清楚哪个是左脚,哪个是右脚,还不能将脚与鞋子进行匹配。说到底,思思还没有完全掌握左右的概念。不仅3岁、4岁孩子认识左右是这样的表现,在整个学前阶段,儿童对左右的判断与认知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儿童掌握左右概念既与左右概念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儿童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有关。 1.我们来了解一下左右概念的特点 左右本质上是人类为了方便认知这个世界以及事物的特征而自定义的一种区别于前后的一种空间上的规定。可见“左右”概念不是这个世界固有的,它属于人头脑当中形成的一种数理逻辑经验。如果当初我们的祖先规定“左”用别的词表达,“右”用另外一个词表达,那今天我们就会用那两个词来表达“左”和“右”了。 因此,孩子对左右概念的掌握既需要学习掌握现实生活中实际事物的左右,同时还要掌握人类的这种特殊规定。把事实与规定的概念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理解与掌握左右的标志,它与儿童会说“左”“右”这两个词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不强调专门掌握人类规定的左右,这么大的孩子在实际生活能发现两只脚的样子是不同的,只是他们还不知道两只脚的名字应该叫什么。 2.儿童对左右概念的理解有其发展特点 儿童最先在吃饭、穿鞋袜、使用工具、找东西、摆放物品以及区别人物、事物等过程中,都有可能需要判断“左右”。这些经验积累对孩子形成左右概念是大有裨益的。从认知能力的角度讲,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左右比说出左右一词更有意义。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经历或说教就能够掌握和记住的。应该说儿童的空间方位概念形成与建立既有自然而然的习得性学习,也有有意关注性的学习,但孩子年龄越小,经验的习得就越重要。 儿童天生是好奇的,他们对方位概念也有着天然的探究欲望。如,思思的提问“这是左脚的吗?”就体现了孩子对这一现象的探究性,也表现出孩子对“左”这一概念的思考。 TIPS:建立概念所需要的3类经验 儿童各种概念的建立主要与三类经验有关: 一是物理经验,通俗点儿说就是儿童经常接触到的客观事物或现象,如两只脚、两只手等,虽然不能用“左手”“右手”等来命名,但孩子们对它们都有感知和体验; 二是社会经验,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解别人,或是人与人的关系,需要在交往过程中积累经验; 三是数理逻辑经验,在前两种经验的基础上,孩子头脑中形成对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想法,从而对事物的概念进行理解、分析与判定。 那么,如何帮助学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左右方位概念呢?以下建议供家长参考。 1.理解和接受孩子“左右”概念的发展水平 在孩子空间方位经验形成的过程中,成人要有耐心去静待花开之时。接受孩子的提问和鼓励孩子的探究,甚至为孩子的提问感到高兴,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策略。思思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认真思考的孩子,我们对孩子表现应该感到幸福与欣慰,这才是我们成人应有的心理状态。 2.多利用自然生活情景与孩子交流和体验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左右打交道,用左手和右手做事,走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等。再如在看一些标志时,都会遇到有关空间方位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空间方位感知入手,与孩子讨论从哪边看有什么,哪边有什么等。特别是现在导航,地图等的广泛使用,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体验。 3.在家庭生活中,关注和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 在家里,家长可以关注孩子与左右概念有关的活动。比如孩子在玩手套,家长就可以问:这两个手套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如果孩子说不出来,可以引导孩子把手套和两个手比一比,来感知他们的不同。在卫生间洗漱的时候,可以请孩子观察,我们的牙膏牙刷一般放在洗漱台的哪边?为什么呀?看图画书或者两个人以上的合影的时候,可以观察某个人的两边各有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观察、比较、发现位置的不同。孩子的回答可能是“这边”“那边”“这个”“那个”,我们要接受孩子的表达水平,不必急于告诉孩子“这是左边”“这是右边”等等。相对于用规定的词汇来表达,孩子能发现实际位置的区别更为重要。 这个阶段,需帮助孩子积累以自身为中心对左右的判断经验。 4.创设适宜的条件,促进孩子对左右脚的辨识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在一些事物上做出标记,如每只鞋子鞋面上各有一个半圆,两只鞋子并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圆;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左右脚的特点与不同,从而提高孩子自己发现和辨识的能力。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必规定和强调左脚有什么特点,右脚有什么特点,而让孩子自己规定和发现。这样孩子形成的经验更容易内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