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长,以便有一颗成熟的心更好地去生活。然而,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并不容易,在通往“成熟”的路上,有多少孩子的心灵被“搁浅”,甚至“沉没”;而有些孩子心灵的“搁浅”,甚至“沉没”完全是父母自己一手造成的,而父母却浑然不觉。 其实,孩子就是一颗种子,种子都是饱满的,就看“土”中的水分是否足够,营养是否充足,以及能接收到多少阳光。父母就是孩子的“土”,父母对这个世界的经历、理解、感受就是孩子的“水分”“营养”和“阳光”。一颗种子落在什么样的“土”里,决定了种子展现自己的方式和生命质量的层次。 因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我接触了很多家长和孩子。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呵护孩子的“心灵圣土”显得尤为重要。开心、放松、自主、勇气、自信、耐心、自制等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心灵圣土”。 童年的任务不仅向外延展,更要向内积累。一个人只有内在力量强大了,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有的父母为孩子营造出一份宁静的空间,让他们读大量的书;有的父母把孩子带到宁静的田园山野中让孩子与大自然相处,这些都极大丰富了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而有的父母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压制孩子正常的需求,忽略孩子的心里感受;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倾听孩子的心声,读不懂孩子的需求;有的父母把孩子当大人,希望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 简而言之,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么与其他人相处。我觉得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父母与孩子的健康的关系以及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相处模式,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成长。心灵的健康成长需要尊重、看见与回应。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圣土”才不会被污染。 那父母该怎样呵护孩子的“心灵圣土”呢?我以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其次父母要看见孩子的“世界”;再次父母应学会回应孩子的情绪。 1、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会让孩子感受到开心、放松与自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和品质,一种是才华和技能。家长无论要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首先应考虑到孩子的性格与品质这个因素。而性格与品质的培养需要在亲子交往中,让孩子感受到开心、放松与自主。 我见过这样一位母亲,她是我的一位同事。去年秋天,我们七八个同事一起去爬山,她带着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刚出发的时候,孩子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爬山,过了没多久,同事中体力弱的就明显拉在后面了,有一位男同事好心,看这对母子走得慢,就好意地提出要抱着孩子追上前面的同事。孩子不愿意让他人抱,只要母亲抱,母亲抱着走了没几步,就放下来,孩子就闹,其他同事劝,让叔叔抱着走得快!孩子继续闹着,要不拖着妈妈耍赖,要不就要妈妈抱。这位母亲抱一下,放一下,后来她决定说:“你们先上山吧!我们慢慢来!”我自己因为腿脚不好,和她们母子俩速度也差不多,就让其他同事先上,我们三个准备走到半山腰就往回返。 结果,其他人走后,这孩子又恢复了刚出发时的快乐,不要妈妈抱了,而且比我们俩都爬得快。孩子的变化,我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出来。这位母亲解释道:“只要按着孩子自己的节奏来,孩子都是很高兴的!” 我们一路快乐地爬到半山腰,又坐着滑梯下去了,在小河边痛快地玩了好久。是啊,要知道,每个人的实力是不一样的,我们虽然没有爬到山顶,但我们依然一路很快乐。很多大人只顾达到爬到山顶的目的,而忘了路途中的快乐,更有一些强撑着到了山顶的人忘了那是他人的目的,而不是你的目的地。只有充分享受过程的快乐,才是人生的赢家,这是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谁能懂那么多大人在爬山时给一个五岁孩子的压力,他母亲能懂。孩子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自己的爬山之路,而不愿意别人好意的怜悯与帮助。尊重孩子内在的节奏,他有自己的自尊与快乐,这开心、放松与自主爬山之旅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 快乐,与其说是一种个性使然,还不如说是一种素养。开心快乐需要豁达的心胸、乐观的心态和足够的安全感。乐观、通达积极心态都是一次次在现实遭遇中建立的,孩子的很多变化都是在一念之间悄然进行的,父母需要有一定教育素养才能胜任的。 2、父母要看见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与被认同,并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比如孩子说:“妈妈这里有只小狗,很可爱!”你也看见这只小狗了,但你对孩子说:“别理它,小心它咬你!”这样的话,你就没有“看见”孩子的世界。你应该说:“妈妈也看见了,多可爱的小狗!”这时的你就“看见”孩子眼里的世界,孩子才会确信自己的看见及看见的价值。实际上所谓“看见”就是“理解”。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却有些让人心疼。一天早晨,我去一家早点铺吃包子,这里提供大包子和小笼包子两种。这时,我的对面坐过来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背着一个小书包。孩子说:“我要吃小笼包。”早点店的老板娘赶忙说:“小笼包现在没有,要吃现在就给你包!”一听小笼包子没有,孩子即刻仰天哇哇大哭,“我要小笼包!” 这位年轻母亲对着老板娘说:“一碗豆浆,一个大菜包子!”老板娘劝导孩子:“小笼包子马上就好,宝贝先喝豆浆,好吗?”孩子不停地仰天大哭什么也听不进去。 只见这位母亲不慌不忙地向老板娘要来一个空碗,舀了几勺豆浆在空碗里,推到孩子跟前。接着这位母亲又咬了一口大菜包,又从中用筷子夹了一小块放在孩子仰天张开的嘴巴里,孩子停下来吐出母亲喂进嘴里的食物继续仰天吼:“我要小笼包。”这位年轻母亲看这招不行,也没有说什么。她自己又咬了两口包子,然后一边说:“再哭,就不让你喝豆浆了!”一边把那一碗有几勺豆浆的碗端起来准备倒在自己豆浆碗里,孩子见状,一边继续大哭,一边伸手抢夺母亲准备拿走给他的豆浆。那一碗只有几勺的豆浆在他母子的争夺中,被摇晃出去了不少。接着,母亲放弃了这招,安静地吃自己的菜包,喝豆浆。孩子呢,继续仰天嚎啕大哭:“我要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