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内涵与理想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内容提要 理想是一个包容价值追求和真理,并具有典型实践性特征的范畴。从这样的角度理解理想,有利于深入有效地开展理想教育,有助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

      关键词 理想 价值追求 真理 实践 理想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理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分析理想内涵的角度,探讨理想教育的原则。

      一、理想与价值追求 价值,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概括。价值追求就是主动认识和实现事物及其属性的价值,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这一意义看,理想就是价值追求。

      人之所以建构理想并献身于理想,是因为他意识到自身的需要,力求满足自身的需要,并以需要的对象为理想的内容。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1]在这里,利益反映的是人们的物质需要。如果没有需要的驱动,没有满足需要的激励,换言之,没有价值追求,人就不可能产生理想,更没有实现理想的实践。因此,理想产生的第一前提就是人改变外部世界和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追求。人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头脑中以观念形态建构起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藉以改造外部世界,扬弃它自在的客观形式,并实际地通过自己的实践完成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满足自身的需要。

      价值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道德的。后者表现为理想的道德内涵。亚里斯多德说:“每种技艺和每种研究,都被认为是追求某种好处,同样地,每种行为和事业亦复如此;由于这个缘故,善已经很正当地宣称为一切事业的目的。”[2]普列汉诺夫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指出:实际上,只有有益于人们的东西,才是理想的东西;而任何社会制定自己的理想时,仅仅以自己的需要为指导;理想是人对自身和社会需要的自觉意识,或者说是需要在意识中的反映,没有需要,就无所谓理想。亚里斯多德的“善”和普列汉诺夫的“社会需要”论,都意味着理想包容着一定的道德追求。因此可以说,理想不仅有着物质利益意义上的价值追求,也有着道德意义上的价值追求。

      理想还常常表现为形象性的观念形态,包容着人对美的事物的憧憬和满足自身审美需要的向往。这样的憧憬和向往构成理想的审美性的价值追求内涵。许多伟人描绘的未来社会模式,之所以激起过无数的人们为之献身,一方面是因为这样的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道德水平极其高尚的社会,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种社会是美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能够轮流从事社会上的各种职业,能够进行各种充满艺术享受的活动。这后一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人满足物质需要和道德需要后的更高层次的审美需要。人类进化水平越高,人就越是能自觉地将自身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需要纳入理想系统中去。人类经过认识和实践的长期积累,已经形成水平相当高、内容非常复杂的审美心理。这种审美心理既是建构理想的前提和基础,又制约着理想建构过程和性质。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去建构,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其意义也在于此。

      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价值追求表现得更为充分。马克思曾说过:“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还在自然物中实行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去服从这个目的。但是这种服从不是孤立的行为。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而且,劳动的内容及其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劳动者就越是不能把劳动当作他自己体力和智力的活动来享受,就越需要这种意志。”[4]马克思的论述虽然直接针对劳动过程和人们的劳动目的,但实际上亦充分揭示出理想及其实现过程的本质。在人们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构成理想旨趣的那些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始终制约着人们的活动,启动人们实现理想的实践,激励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帮助人们排除一切干忧因素,不断地调适自身的活动,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理想。很难想象,如果理想中没有令人向往的各种价值凝聚,人会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

      价值追求贯穿于理想建构的各个环节、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理想是一种特殊的、成熟的观念系统。其所以特殊和成熟,是因为它经历了人的心理上的知觉意象、记忆意象、想象意象才渐臻形成的。知觉意象是理想的形象性萌芽,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心灵中的直接映射。当然,知觉意象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客观对象,也受到主体的价值追求和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客观世界五彩缤纷,无数事物都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刺激物,而人只对其中的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给予注意和反映,充分昭示价值追求在人的知觉意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价值追求在人形成记忆意象的过程中同样十分明显。人经历过难以计数的事物,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遗忘,保留在记忆中的只是一小部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也不断地变化,映出人的价值追求的作用。想象意象缘于现状的不足和人对美好未来的规划。经由知觉意象、记忆意象、想象意象达到成熟的观念系统,受人们持续不断的加工、改造,所有这些加工、改造的动力和作用机制都是人的价值追求。

      理想性质的评判、理想的实现与否和实现程度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评判理想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需要,在这里,价值追求的显现同样是充分的。

      二、理想与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