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思想理论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新城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

原文出处:
兰州商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文针和重要措施。为了贯彻这一决议,我认为,必须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把它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思想理论建设,归根到底是要使中国人民,尤其是党员、干部树立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是我国能够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毫无疑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切矛盾和困难都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才能解决,我们在同资本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要粉碎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也必须靠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做到。正如列宁指出的“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列宁选集》新版第4卷第16页)但是, 任何生产力教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发展的,脱离了生产关系的抽象的生产力,在现实生活中是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存在的。发展经济,总有一个在什么所有制基础上、为了什么目的、依靠谁发展的问题,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政治方向问题。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回避不了。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发展的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视。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采取的所有开放、搞活、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不问政治方向,把发展经济当作目的本身,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只是一种空想,哪个社会都不可能有的。

      在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上,如果淡化政治、不问方向,那是十分危险的。作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尼克松1983年在访问东欧以后得出的结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说,东欧国家“和平演变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东欧共产党人已完全丧失了信仰”,他们“不是思想家,而是实干家,而实用主义则能为和平演变打开缺口”。(《1999:不战而胜》第168—169页)这一结论已为东欧剧变的事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在经济建设中不能不讲政治方向。要防止那种只讲现代化而淡化社会主义,片面强调与西方接轨而忽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的倾向,那样是会导致现代化建设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这种严重后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理论建设,正是为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得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在建设物质文明时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强大的凝聚力、前进的创造力。这就是思想理论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所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思想理论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科技教育建设等等。在精神文明建设内部,思想理论建设是第一位的,它是其他建设的灵魂。以道德建设为例,任何社会的道德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们具有共性,即任何社会都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人类社会发展中,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逐步形成了一些人们共同遵守的、公认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些道德规范属于全人类文明成就的范畴,没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因而具有继承性,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特殊性,即道德受到一定社会制度的制约,必须要反映和体现这种社会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并为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制度服务,因而在不同社会里道德规范又有着原则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它的道德规范必然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社会根本不同。正如《决议》指出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我们的道德建设必须把道德规范的不同社会的共性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不仅要吸收世界各国拥有的以及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切优秀的道德,而且要根据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要求,建立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问题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全党、全体人民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把它渗透到道德建设中去。要防止那种只强调道德文化而不讲理想信念的倾向,那样会导致把精神文明建设变成“好人教育”这种结果的。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这是当前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际国内环境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就国际环境来说,我国是在帝国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显然把“和平演变”战略的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紧对中国推行“西化”、“分化”的既定方针。所谓“西化”,就是全面在政治上用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在经济上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一句话,就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废除社会主义制度,恢复资本主义制度。所谓“分化”,就是利用一切手段和各种机会,企图分裂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使我国重新陷入旧中国那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总之,他们的目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是要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变成“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面对敌对势力的这一图谋,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防止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努力粉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图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