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7)15-0002-05 每年的第四个季度是上市公司为年末业绩冲刺的最后阶段。2016年9月21日一篇来自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引发媒体对“上市公司卖房保壳”的热议,卖房保壳、卖房挽救业绩、卖房套现一时成为网络热词。事件缘起2016年9月20日*ST宁通B发布的出售公司资产的公告。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将该公司在北京的两套学区房(该公司驻北京办事处)挂牌出售,挂牌价格不低于经备案的房产评估价值。上述两套房产原值总计214.71万元,截至2016年7月底,已计提折旧84.97万元,账面净值总计129.74万元,评估价值(比较法)2272.62万元,增值2142.88万元(2272.62-129.74),增值率为16.52倍(2142.88/129.74)。上述房产如销售成功,*ST宁通B有望一举扭转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卖房扭亏的行为绝非上市公司奇葩,事实上,近年来上市公司依靠卖房、变卖资产扭亏为盈的案例已层出不穷,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仅2016年下半年就有十几家上市公司采用出售(拟出售)房产的方式挽救业绩。除这些已经准备卖房的公司外,根据CSMAR数据库的统计结果,在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1294家A股公司中有77家公司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均亏损,这一数据不包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房价一直攀升城市中拥有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若考虑这些公司,则可能有更多的上市公司成为卖房挽救业绩的潜在公司。 卖房挽救业绩的行为是否能够从实质上解决企业自身的经营问题不仅令人怀疑和担忧,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大批企业卖房的行为极有可能扰乱整个房地产市场秩序,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秩序。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实体经济的重创令人警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价大幅上升导致上市公司大规模投资房地产,使经济实体与房地产投资之间越来越紧密,房产泡沫破裂后大量上市公司倒闭,从而重创实体经济[1]。从我国来看,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A股上市公司已近半数,再加上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拥有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其数量更为可观,如果这些公司大量抛售房地产,不仅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实体经济带来一定冲击。那么,从我国目前来看,何以使得卖房创收、卖房摘帽成为上市公司提升业绩的又一大高招呢?抛开房市火爆和实体经济无奈的客观现实,仅从上市公司年报本身来看,会计准则、审计和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等方面是否还存在上市公司有利可钻的空隙呢?*ST宁通B的案例剖析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并引发更多的思考。 一、账面价值与市场价格严重偏离情况下企业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问题 作为以经营通信和电器两大行业四类产品为主的国有资金控股企业,*ST宁通B自2014年开始连续亏损,2014年亏损189.75万元,2015年亏损1659.08万元,2016年中报亏损达到2110.91万元,2016年下半年若不及时扭亏,公司将面临退市危险。该公司自2014年亏损至今,主营业务没有重大调整,也无资产重组意向,若2016年9月企业挂牌出售的房产能销售成功,则可一举扭转乾坤,销售盈利不仅可以补亏,而且还会产生161.71万元的盈余。据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报,第三季度亏损119.09万元,第四季度若运行顺利并止亏,*ST宁通B仍然有望扭亏为盈。2017年1月25日该公司发布业绩公告,预计2016年度将扭亏为盈,预计2016年度公司净利润为500万元至800万元。然而实际运营的结果并未如人愿。2017年4月29日该公司披露的2016年年报显示,2016年度公司亏损额为643.45万元。此外,该公司于2017年5月3日又发布公告称2016年拟处置北京的两套房产是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与2016年公司保壳无关,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完成北京两套房产处置。 权且放下*ST宁通B卖房的真实目的,仅从效果来看,*ST宁通B之所以可能卖房扭亏,得益于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随着房价几倍、十几倍的增值,其在北京房地产的账面净值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折旧的提取越来越少,房产一旦出售,十几倍的增值收益则一次性在销售当期予以确认和计量。从企业的账务处理来看,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但从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来看,则不符合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应具备的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的基本质量特征。 (一)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计量方法 确认和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和核心问题,也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长期探讨的热点话题。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不同确认和计量标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直接影响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会计目标随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迁,在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到决策有用观的演变过程中,历史成本信息正在被弱化,而公允价值信息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受托责任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和投资人投资的回报情况,会计收益计量的收入费用观成为主导,会计信息着眼于过去,历史成本是唯一的计量属性,用于评价企业经营者对所有者所承担的资本保值增值、法律责任和会计责任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胜于相关性[2];决策有用观下,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被弱化,投资者更加关注股票市场行情和整个资本市场,财务报表信息在投资决策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更多的重视,着眼于确认资产未来价值的资产负债观成为主导,会计信息不仅着眼于过去,更注重现在和未来,从而产生了多重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得到更多重视和应用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有用性,历史成本受到较大冲击,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胜于可靠性,以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成为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趋势[3]。